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孟子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

材料二 韩非子推崇法制,他认为,高度集中的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实质上是披着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体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在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君主个人。他们提出的愚民政策只要求愚弄百姓,用重赏重刑来驱迫民众。在专制之下,皇帝享有绝对权力,不受制约,再加上宗法制度下的约束机制和道德的崩溃,秦朝在统一中国后迅速毁灭。

——摘编自朱韬《法制之殇一一读韩非子有感》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法两家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并结合秦汉史实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国方略的认识。
2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

——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二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刘新如《“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重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

材料三   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2021-04-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

——人民版《历史必修1》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均引自《明夷待访录》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周游列国、主张未被各国采纳之后,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成为“国家正式教义”的标志及其原因。
(3)黄宗羲的思想广受关注,有以下两种观点可供讨论:①“其所论之民本思想实上继孟子贵民之绝学,下开梁启超、孙中山诸氏民治思想之先河”。②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在“咨议机构”、“立法主体”两方面与近代西方民主理论有着根本区别。你同意哪种观点?若同意①请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予以说明。若同意②请结合材料二进行论证。(只答序号不写理由不得分)
2020-12-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后,“五四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走到一起,组建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拼搏,从开始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到被追转入农村,用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以农村包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政权,绝非偶然

——摘编自刘焕明、刘翠《中国道路的艰难选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摘编自杨沂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是“绝非偶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并分析其形成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禁止技术外流,以维持其工业国家的主导地位。此时,英国全面领先,成为美国的效仿对象,(美国)各州纷纷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就是在人才政策吸引下来到美国的。除了拿出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美国政府还设立鼓励出售技术秘密的专项奖金,并派出间谍,窃取英国的机器图纸和技术。作为后起追赶国家,美国采取了很多手段来获得工业技术,或自己创新,或投资购买,或人才引进,从而突破了英国的技术封锁。

——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苏联的帮助和我国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情况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启动。然而,在国防尖端技术上,苏联的援助并不可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而妥协,继续发扬革命战争的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广大干部与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继续研发和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新中国才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

——摘编自董志凯《自力更生方针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新中国科技发展回顾(1949~197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突破英国技术封锁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突破外部技术封锁的背景和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美突破技术封锁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材料二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7 .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 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 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学阶段。表2为理学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表2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任举一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完成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的思想来源。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禁止技术外流,以维持其工业国家的主导地位。此时,英国全面领先,成为美国的效仿对象,(美国)各州纷纷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就是在人才政策吸引下来到美国的。除了拿出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美国政府还设立鼓励出售技术秘密的专项奖金,并派出间谍,窃取英国的机器图纸和技术。作为后起追赶国家,美国采取了很多手段来获得工业技术,或自己创新,或投资购买,或人才引进,从而突破了英国的技术封锁。

——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苏联的帮助和我国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情况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启动。然而,在国防尖端技术上,苏联的援助并不可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而妥协,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广大干部与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继续研发和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新中国才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

——摘编自董志凯《自力更生方针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新中国科技发展回顾(1949~197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突破英国技术封锁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突破外部技术封锁的背景和意义。
9 . 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代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诬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三者俱失,万无得以,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嫌骄泰,然民族之各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材料二革命党人于1911年11月11日晚组织了谋略处,做出了下面这样一些重要决定:“一、以咨议局为军政府及都督;二、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的含义深远:其一,它说明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其二,它说明自此后,“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中国不再是文化共同体,而是现代政治共同体的指称了。在这里,“中国”不是“中华民国”的简称,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

——李扬帆《未完成的国家:“中国”国名的形成与近代民族主义的构建》

(1)阅读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一观点的客观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结合所学,试从经济、社会习俗角度论述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宋代崇文,对于笔的耗费,苏轼曾写道:“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在纸的消 费上,赵蕃有诗云:“平生结得褚生缘,觅句抄书日费捐。”在墨和砚上,也出现“司马君实(司马光)无所嗜好,独蓄墨数百斤”“苏子瞻有佳墨七十九,而扰求觅不已”等说法。随着文化的 相对普及,宋代的读书人扩展至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尽管宋代读书者仍以文人为主体,但 宋代农家子弟学习文化的事例,史不绝书。

——摘编自秦开凤 《宋代文化消费研究》

材料二 宋代科举制度向平民倾抖,尽管科举制并非选拔专门的科技人才,但入仕的一部分士人,都会有意识地去体察民情,并能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手工业劳动的重要性。宋代科技人才的选拔通过试补、荫补和荐补,使很多在科举上无法入仕的科技人才得以为国家效力。在宋代的技术官中,天文历法、医学等技术官的技能为一般儒生所不能,也是无法通过研读儒家经书来获取的,当时的统治者对此已有所认知并对技术官制度有所损益。

——摘编自朱佳丽《宋代科技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房四宝”的消费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科技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文化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0-12-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