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0 道试题
多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下列绘画作品中,不属于描绘民间风情的有(     
A.《女史箴图》B.《送子天王图》C.《清明上河图》D.《松鹰图》
2022-12-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面属于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主张的有(     
A.理是世界的本原B.“存天理,灭人欲”C.心即理也D.格物致知
2022-12-0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从他的仁爱出发、“仁者,爱人”,“忠恕为仁”,他秉持一种以人同此心的假定为基础处理夷夏关系。他主张夷是可变的,各族可以亲近兼容。所以传统处理夷夏关系的原则就是“观德不耀兵”……儒家强调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当以德服人……在此,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民族政策,即主张各族人们和平共处,友好往来,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后,自然融为一体。孔子还明确指出武力征服强权压制的办法后患无穷。

——刘厚琴《儒学与汉代社会》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在长期的政治统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并实施了恩万威并施、和亲。羁縻、土司统治等民族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稳定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使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族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斯倾向于艮族区域自治,同时,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各民族长期相互杂居,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已构成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处理夷夏关系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2022-11-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朝一位伟大诗人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其诗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据此可知,这位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陶渊明D.元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言中写道:“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醋)、醢(肉酱),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由此可见,该书(     
①是中国最早的农书②反映出求真务实的精神
③内容涉及食品加工④渗透了农本商末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11-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李清照的名作《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明人毛晋称赞她:“易安居士文妙,非止雄于一代才媛,直洗南渡后诸儒腐气,上返魏晋矣。”据此可知,李清照(       
A.得到后世文人的一致称赞B.始终以婉约风格见长
C.倡导妇女解放与个性自由D.怀有雄壮的英雄气概
7 .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22.8%17.5%17.2%
据此可知,当时 (     
A.某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B.中外交汇促进民主共和思想深入
C.西学传播使兴办实业的需求受阻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学继承了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希望统治者实行仁德之治,善待、关爱民众。同时,他主张富民、惠民,提倡“仁者爱人”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理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观点。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中又一个核心理念。孔子提出“身”“家”“国”相统一的和谐关系,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通过修身、齐家、治国的顺序,达到“天下平”的目的。孟子主张“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了和谐理念中的善治和秩序良好。荀子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其政治和谐思想的核心是“隆礼重法”,他把“和齐百姓”、人民安居乐业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李森《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和谐发展思想》

材料二   刘邦统一天下后,国家残破、经济凋零,内有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控制着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外有北方强敌匈奴伺机骚扰。这种局面决定了刘邦在建国之初,既不能用法家思想治国,又不能用儒家思想安邦,只能选择黄老之术。汉武帝即位之日,正是西汉国力雄厚之时,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性,加上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他对内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政体,对外勤用兵,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开疆拓土。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国家必须从多方面转轨变型,而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任务服务。黄老之术“出世”的性质和“无为”的取向,与其政治抱负处处相左,于是他必然要以新的思想取而代之。

——摘编自樊海永《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学的核心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罗盘是唐宋时期中国人的发明,12世纪中期,欧洲水手开始用它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导航。15世纪晚期,葡萄牙水手在印度洋上航行的时候发现穆斯林用来确定纬度的仪器更为简便实用,不久便仿制出了十字标尺和反向标尺。这反映了(     
A.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化的推动B.新航路开辟所追求的宗教动机
C.劳动者对航海发明的主导作用D.技术借鉴对地理大发现的回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柳永在传世的两百多首词作中有五分之一的篇章把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展示了宋代广阔的社会风情,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与士大夫阶层所代表文化的冲突与对抗。柳永对抗的是(     
A.理学兴起并日益思辨哲学化B.正统思想文化对人性的压抑
C.文化艺术领域的世俗生活化D.思想大一统带来的精神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