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7 道试题
1 .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一位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的判决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父亲,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血缘亲情观念不断深化
2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1)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材料三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3)根据材料三,谈谈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嵩。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偶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儒学受到批判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孔孟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是如何对传统儒学加以发展的,以及儒学由“粗糙”转为“精微”的原因。
2022-11-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吾始不信,近韩景伯庄上云,‘用之菜畦,种果不妙’,吾犹未信也。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这表明徐光启(     
A.开启近代科学B.主张重农抑商C.注重总结经验D.重视实践验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程颐指出:“天生蒸民,立之君,使司牧之,必制其恒产,使之厚生,则经界不可不正,井地不可不均,此为治之大本也。唐尚能有口分授田之制,今荡然无法。”据此分析,作者意在(     
A.恢复井田制B.抨击当朝政治C.实行均田制D.关注民生问题
6 . 德国宗教史学家厄恩斯特·特勒尔奇认为:新教“(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出它是现代世界的实际缔造者”,但它“促进了现代世界的产生”。这一观点是基于新教(     
A.强化了宗教权威B.坚持了基督教基本教义
C.引发了宗教冲突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某一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目录第二讲及第一条子目。



根据所学知识,仿照第一条子目,为该讲补充两条子目。
2022-11-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所示是创作于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的戏曲壁画《大行散乐中都秀在此作场》,该画现存于山西洪洞县明应王殿内,画面绘有演员和伴奏人员7男4女,共11人。该壁画可用于说明元杂剧(     
A.角色分工明显B.深受宋词影响C.取材固定呆板D.表演形式单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元代杂剧演出的壁画。它出自山西洪洞广胜寺,描绘了一个杂剧戏班登台谢幕的场景。这幅壁画(     
A.可印证元杂剧得到广泛传播B.表明元代杂剧起源于山西地区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重要史料D.说明戏剧是山西主要娱乐方式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