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如陈独秀创立的《青年杂志》以及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17年2月,李大钊撰文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这表明进步知识分子(     
A.认为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B.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C.积极探寻民族振兴新力量D.力图激发各阶层民族意识
2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此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教育上私学的兴起B.新兴士阶层的崛起
C.诸侯争霸的现实需要D.社会大动荡与大变革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孙中山认为,革命成功,一跃而至共和宪政亦不可能,必须创一过渡时期为之补救。故军政府仍有存在之必要,惟一切军国庶政应悉归革命党完全负责,以党义训练人民、且以约法的形式详细规定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伸民权而抑军权。据此可知,“训政” 政治是(     
A.由宪政向军政的过渡B.扩大总统权力以铲除军阀割据
C.以党代政、党政不分D.以党代军指导政府和训练民众
2022-10-31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光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王守仁说:“你来山中,看到这几株花树,它们才存在;你不来山中,看不到这几株花树,它们就不存在。”他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之化日新”
C.“知行合一”D.“存天理,灭人欲”
5 . 顾炎武主张“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他倡导(     
A.无为而治B.经世致用C.复兴儒学D.文以载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以道家文化为盛,近年来楚地大量简牍帛书被发现,如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简等,其中含有大量儒家类的书籍。儒家类简牍的出土(     
A.证实儒家与道家思想的激烈交锋B.体现楚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气度
C.表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D.纠正了对当时学术发展史的认识
7 . 下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意在(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
1916年,陈独秀将《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2月,陈独秀于《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A.培育全新的国民精神B.铲除中国封建思想的糟粕
C.对抗袁世凯复辟势力D.唤醒青年的民族复兴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8年,毛泽东指出:“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全国工农平民以至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之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这一论述意在(     
A.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B.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C.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论证工农武装割据的必然性
9 . 1919年,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和《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文中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社会主义,亦复如是”,“(社会主义)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其言论表明(     
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历史解释需要不断被重构
C.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引领了时代变革D.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10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将“天之意”解释为“爱人、利人”,并据此阐发了“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的政治理想。该思想家的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家对仁政的追求B.顺应了改革变法的趋势
C.带有一定的无为而治色彩D.反映了平民阶级的诉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