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薄伽丘生于1313年,小时候在大银行当过学徒,没干几年便放弃了工作,捧起了荷马史诗,开始写些优美动听的诗歌。他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据作者说是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内为了破除岑寂而讲的。故事中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十日谈》以其通俗的格调,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的史料价值。
2021-08-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符合“史料实证”的是
A.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不仅有文学价值,作为舞台艺术成就也很高
B.南宋《梦粱录》记述“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说明当时指南针己应用于航海
C.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D.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私自下海”,说明清政府完全禁止对外贸易和交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20次组卷 | 6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有很重要的位置。

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          

——摘编自于平《明清小说外围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小说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明上河图》不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而且反映了当时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该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历史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9年l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 《早事档》 《上谕档》 《电报档》 《洋务档》 《收电》 《交发档》 《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街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材料一、二对待“上书”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
(2)从史料类型角度评析材料一、二论点依据的价值。
2016-11-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下列科技成就,出现在宋代的有(     
A.雕版印刷术的出现B.郭守敬编定《授时历》
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D.孙思邈完成《千金方》
8 .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字可以用来了解当时的
   
A.宗法关系的深远影响B.社会政治生活面貌
C.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D.分封制度发展概况
10 . 孟德斯鸠强调:“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说明作者(     
A.确立了三权分立与互相制衡的设想B.提出了对国家权力构想的人性依据
C.深受美国联邦宪法政治理念的影响D.强调智慧和权威对民主的补充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