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作者给的“实例”为例,从右表中提出一个论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具有抽象概括性,不能完全重复“实例”中具体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卷面整洁。)
2020-03-0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毫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受林则徐委托,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一书。以下对该书主旨思想的评述,准确的有(     
①有利于打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④使“睁眼看世界”成为了社会思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1-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二: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收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代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2)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二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标题)①        
(一)(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A.其方式是②        
B.其作用是“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小标题2)
        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三: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

——《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方视察》

材料四: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取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材料四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07-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度“十校联盟”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文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近代德国革命家李卜克内西曾评述:“ (1859年)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繁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场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正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达尔文学说改变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B.突出马克思主义创立具有划时代意义
C.两者准备的革命意在批判社会制度弊端
D.两者革命共性在于都促进了社会进步
2020-10-19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检测卷(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对19世纪中期创立的两个学说有过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对两个学说共性表述正确 的是
A.解释了自然界进化演变的机制B.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
C.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D.助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漱溟宣称: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是自损其命,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相反,胡适和其他一些人喊道:“到西方去!”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一—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所述现象。(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周先慎评述道:“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材料中描述的是
A.诗歌B.散文C.宋词D.明清小说
9 . 下面是某位书法家对某种字体的评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这一字体应是(     )
A.行书B.小篆C.隶书D.草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9年l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 《早事档》 《上谕档》 《电报档》 《洋务档》 《收电》 《交发档》 《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街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材料一、二对待“上书”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
(2)从史料类型角度评析材料一、二论点依据的价值。
2016-11-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