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2019-01-30更新 | 2427次组卷 | 6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黄帝内经》以“阴阳”为其解说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法则。在此基础上,《伤寒杂病论》系统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和发展阶段,确立了辨证施治方法。这说明中医
A.具有其内在逻辑体系
B.立足唯物主义观念
C.坚持道家的理论基础
D.重视经验体系建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国的科学文化没有出现欧洲那

种从古代到中世纪转变时期的倒退现象,也没有形成神学统治一切的情景,而是以宗法伦理意识为潜质、以经验理性为重要形态、中国世俗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格局,正因为如此,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中国的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向高峰迈进,并且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人类科技文化史语写了光辉的篇章,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和一定时段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或地区)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汤浅编《西方科学文化史年表解说》

——路甬祥《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结果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以来进步着的技术已经全面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尽管如此,任何人也都会承认,从历史的角度整体上了解技术的发展,对于了解和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某些方面肯定会有助益。况且,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了解过去也是人类追问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这一句话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史界革命的目的是要把史料和对史料的解说结合在一起,以提供行动指南和唤起爱国主义意识。不对史学进行革命,史学便没有能力促进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保证中国的续存”这表明史界革命
A.更新史料解说B.推动维新变法
C.否定史学传统D.旨在救亡图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学成就项目基础研究年限应用研究
年限
生产推广
年限
B﹣A
年差
C﹣B
年差
C﹣A
年差
1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
2电话18201876188156561
3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
4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
5晶体管194719511953426
6激光19581960196121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2022-02-26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中这样解读“王”字结构:“古之造文字者,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这一解读意在说明
A.天君关系是天人关系的纽带B.统治者应构建和谐的君民关系
C.人是天的产物且受天的支配D.君王的权力应受到适度的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唐代妇女的地位高于男性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政治统一有利于女性解放D.理学深刻影响民众观念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西方学者把近百余年来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长波”: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0年,是蒸汽时代;从1870年到1917年,是电气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是原子能、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时代。并且用“创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管理组织的突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

——摘编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个“长波”进行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某学者对谭嗣同“冲决网罗”口号的解读。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谭嗣同
A.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B.继承了“托古改制”的主张
C.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D.开启了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
2021-02-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材料   《坤舆万国全图》(下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 玛实献给明朝万历皇帝的礼物之一,在中国学者李之藻的协助下,刊印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主图为椭圆形世界地图,周边附有小幅的天文图和地理图;九重天图、天地仪图、赤道南北丰球图、日月食图、量天尺图等。在绘图时,利玛窦“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各留下一道边”。这样,本初子午线就向左移动了170度,中国出现在地图中央。



解读材料和地图,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