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       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②“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③“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④“863计划”于⑤时期提出并制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2018-03-1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2 . 《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
B.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史实
C.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
D.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对孔子和经文的解读较为怪异,在很大程度上葬送了变法的前途。据此判断,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君主专制B.改良之法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康有为对孔子的改造不彻底D.改造后的儒学难以被人接受
4 . 在传统观念看来,智慧是属于神的东西……柏拉图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知识拥有智慧,似乎只有那些被神灵加入黄金所创造出来的人(统治者),才有这种天赋,而智者们却将所谓智慧出卖给需要它的人。以下对上述言论解读正确的是
A.智者对传统价值的反叛更加彻底
B.在传统观念下有神论受到挑战
C.柏拉图认为神创造的人最有智慧
D.智者和柏拉图观点具有相对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他也在一年零三个月平定南赣匪患,四十三天平定宁王叛乱,堪称军事天才。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心学陷入主观唯心主义
B.心学强调内心强大力量
C.心学重视人的社会责任
D.心学脱离儒学自成体系
6 . 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因特网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
B.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C.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
D.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
2017-03-10更新 | 474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黄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
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D.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
10 . 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