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赵林在《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中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作者认为
A.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
B.宗教改革影响在文艺复兴之上
C.文艺复兴运动存在人文主义滥觞
D.文艺复兴运动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10年代,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其言论可能发表在
A.《时务报》
B.《民报》
C.《新民丛报》
D.《新青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1898年张之洞出版《劝学篇》,提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张
B.张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C.19世纪末,“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D.梁启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2019-02-17更新 | 579次组卷 | 17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正月开学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体西用”的现实价值在于使“西学为用”合法化,中学一统天下的封闭僵化局面得以改变。“用夷变夏”不再是中国思想界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否应该对中国的传统体制进行某些改变成为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这说明“中体西用”的主张在当时
A.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指导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
5 . 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图所示画作


(意)拉斐尔《镜中圣母》(1514—1515年)
A.反映出对宗教和教会的抨击
B.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
C.表达了反对世俗享受的理念
D.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
6 .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个时期思想文化非常活跃,并且是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新变化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宋元时期
C.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7 . 法国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的作品《阅读中的小女孩》(1888年),对光与色格外关注。你认为她的画应该属于何种流派
A.新古典主义画派B.印象画派
C.现代画派D.风俗画
8 . 伏尔泰盛赞牛顿是真正伟大的人物,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这表明他
A.反对专制,提倡民主B.尊重科学,反对迷信
C.崇尚理性,否定权威D.主张共和,倡导自由
2018-12-28更新 | 353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021-06-13更新 | 13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一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是以民为本的思想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2021-01-26更新 | 327次组卷 | 5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