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0 道试题
1 . 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苏联现在不搞对子,只搞‘单干户’,说是只放香花,不放毒草,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存在。事实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有唯心主义,都有形而上学,都有毒草。”毛泽东的这一讲话意在
A.为“双百”方针的提出造势B.探索符合国情的文化道路
C.吸收资本主义的文化成果D.摆脱苏联文化体制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3 . 美国某部小说描写了飞行员约赛连所在的飞行大队制定了一条军规,它规定:精神混乱的疯子才能获难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才可同意;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飞行员,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如此反复,永无休止。这类作品往往
A.强调对实地场景的描写B.揭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
C.突出故事情节的逻辑性D.刻画真挚细腻的人物情感
2021-02-0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2)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21-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2004年,我国首个“飞天广场雕塑”在辽西最大的转盘广场——葫芦岛市新区飞天广场落成,由雕塑《飞》、某航天英雄塑像和中外航天史浮雕组成。与此事件关系最为密切的科技事件应是(     
A.第一颗氢弹爆破成功三十周年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返航D.巨型计算机“银河-I号”研制成功
2021-02-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爵士乐史上的传奇女伶比莉·霍丽黛生于巴尔的摩贫民窟,命途多舛。20世纪40年代后期,她如此评价的歌声充满了缠绵不尽的悲伤。这种悲伤型爵士乐的流行反映的心理诉求是(  )
A.民众对经济大危机的困惑B.青少年对社会现实的反叛
C.美国人对侵越战争的厌倦D.战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永生的启示》中写道:回想起早年,绿原、清溪、林莽,大地上的千娇百媚,对于我就好像披上了天国的光辉。据此推测,该诗的风格是(  )
A.崇尚自然,富于想象B.描摹实景,突出细节
C.手法怪诞,神化现实D.语言清晰,逻辑混乱
2021-01-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 1882~1963)的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A.通过理性分解组建新的结构B.强调自我内心情绪情感表达
C.强烈突出本民族的传统风格D.追求色彩和画面的偶然效果
9 . 1920年,在《新青年》杂志中对利和“民主”有关理论正面评价的关键词使用有404次,负面评价使用达764次。而与“革命"相关的关键词几乎都是正面评价。这反映了
A.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被抛弃B.新文化运动前期作用有限
C.时局变迁推动思想的演变D.中国革命已走上正确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维新时期的“今古文之争”展现为“学术之争,延为政争”的多歧进程,这一进程与《新学伪经考》中反映的“政学多歧”现象互为因果,非决然区分为学术与政治之别。这折射出当时
A.学术争论服务于政治变革B.维新派固守儒家伦理道德
C.思想自由逐渐得到了恢复D.学术思想与政治互为补充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