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0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高科技发展,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两弹一星”,该成就的特点是
A.独创性、民族性B.系统性、争霸性
C.军事性、政治性D.军事性、经济性
2 . 如图名为《奥尔塔德埃布罗的工厂》的画作,画家把工厂的空间物象分解成许多形体,并进行了必要的重新组合,排除了传统观念和画法,用简化单纯的手法综合概括地描绘,让观者得到了一种新奇的审美享受。这幅画的艺术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派
3 . 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依据之一就是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据此可知,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这一理论
A.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B.对时代特征做出了科学判断
C.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4 . 周先慎评述道:“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材料中描述的是
A.诗歌B.散文C.宋词D.明清小说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事实、观察、文件、确凿的证据,成了这一流派作家创作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发出了警告:物欲诱发的贪婪,将把人送人地狱——“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下列作家的创作风格与以上描述相符的是
A.巴尔扎克B.雨果C.贝克特D.马尔克斯
6 . 1935年,英国学者沃尔夫评价某科学家的巨著时说,它是科学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该科学家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B.开辟了物理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挑战了神学创世学说,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D.扩展了天文学的领域,提供了辩证看世界的方式
7 .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项目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数量2225259257788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
2021-10-19更新 | 131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原本德意志地区没有统一的德语,自从马丁•路德以其家乡的中东部德语,融合了部分北德和南德的方言,把希腊语圣经翻译成德语圣经,统一的书面德语才初步形成。材料表明(  )
A.路德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B.宗教改革就是确定“教随国定”原则
C.德国要实现统一必须先统一圣经
D.路德的行动有利于德国民族意识发展
2020-02-10更新 | 55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推动下,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派120名(广东84人,江苏20人,浙江9人,福建4人,安徽2人,山东1人)幼童到美国留学,主要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李鸿章、沈葆桢还促成清政府于1885年三次派遣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主要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学生出洋后,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还要集中学习圣谕广训。20世纪初,日本近代化的成功令中国人刮目相看,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要自强,近代化要取得成效,必须学习日本,借鉴日本的经验。清政府为鼓励中国青年赴日留学,制定了《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这对学子影响甚大,学子们“功名利禄之心重者,成以日本为进阶捷径,留学日本遂为大家所向往”。相对而言,赴日本留学的专业中法政、陆军、师范较为突出。这是由于清末时期,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国内修律立宪、地方自治以及废科举兴学堂等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大量需求陆军、法政、师范等专业的人才。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到1905年底达到8000余人的规模,在当时留日学生中“速成科占67%,普遍科30%,高等专科入学者3%~4%,进入大学者仅1%”。

——摘编自《中国近代赴欧美与赴日留学教育比较分析》


解读材料,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种变化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C.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