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0 道试题
1 . 如图是《宋朝李成的读碑窠石图》,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绘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此图置景幽凄,气象萧瑟古树枝桠奇劲,背景空无一物。下列对此图的风格分析正确的是
A.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B.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D.色彩鲜艳、感情朴实
2 . 宋明理学家篡改《大学》原义改变其顺序,将“天下平”更改为“平天下”,即用“平均”或“均平”的理念与方法去治理国家,“平天下”成为在天理所规定下的均平理想境界。可见
A.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利于规范社会秩序
B.宋明理学家具有爱国爱民的济世精神
C.外族入侵是“平天下”思想产生的源泉
D.理学家放弃了先秦儒学大一统的理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的大门,面对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思想界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第一次稿片战争期间,以龚自珍、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有识之士,便率先提出了经世致用思想。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挽救清政府岌岌可危的命运,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们产生了应变的思想,洋务思潮应运而生。甲午战后,为了救亡图存、抵御外辱,维新志士们奔走呼号、宣传变法图强,使维新思潮在中华大地迅速传播开来。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取代改良思想成为时代思潮的主流,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剧变促使激进的知识分子深刻地认识到教亡的根本出路在于扫除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愚昧,这样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启蒙运动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潮,将中国思想界的注意力引向了更深的层次。

——摘编自刘爱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特征》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救亡与启蒙难解难分,中国的启蒙即源于救亡,救亡是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因。与法国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毋宁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这种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消长,与其说是“救亡压倒启蒙”,毋宁说是“启蒙转化为革命”。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出现的主要社会思潮,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发展的特点。
4 . 董仲舒强调“君权神授”,提出“海内之心,悬于天子”“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这表明董仲舒
A.把道家、法家思想融入儒家思想中
B.以百姓为出发点提供治国之道
C.导致儒家思想逐步脱离了社会实际
D.为封建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5 . 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1936年柏林奥运会)第一次使用电视作现场转播,并同时向许多国家转播实况。这说明
A.影视艺术与民众的距离拉近了B.电视便利了人们获取信息
C.观众只能通过电视了解奥运会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享受
2020-02-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国力不强,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对于此,历史学家们有着精到的认识。陈寅恪先生对于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样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势”柳诒微先生也曾指出:“有宋一代,武功不竟,而学术特昌,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靡所不备”。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由多种历史条件综合作用而成,而这些原因又体现了当时文化政策开明特色。

——摘编自腾云玲《从宋代文化繁荣看其开明的文化政策》


围绕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
A.强调天人合一观念B.重视经验积累总结
C.实际应用能力较弱D.讲求辩证思维能力
8 . 匈牙利文艺评论家卢卡契曾说:“莎士比亚是在对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的现实表演做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反观基督教文化的。因而,他是从现实中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出发接纳与观照基督教文化的,并把中世纪的旧人与文艺复兴的新人融为一体。”据此可知,卢卡契认为莎士比亚
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9 . “双百”方针提出后,国内有人难以接受,毛泽东力排众议,强调“放”,反对“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不怕错误的议论,不怕有霉素的东西;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既允许批评的自由,也允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毛泽东意在
A.调动知识分子的建设热情B.表明党的执政方针的改变
C.消除文艺领域出现的分歧D.清算文艺领域的极“左”路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0年11月4日,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以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现在虽然清室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在压制的,所以我们还要积极地抵制。”这表明孙中山
A.改变了阶级立场B.认清了列强的本质
C.接纳了中共的主张D.完善了其革命纲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