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元朝(     
A.多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B.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C.戏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D.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2022-11-16更新 | 222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88年,康有为进京上书指出中国面临的危机,提出“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但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这种局面反映了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B.政治近代化步履维艰
C.学习西方条件尚不具备D.光绪因大臣阻挠被蒙蔽
2021-09-02更新 | 515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超越。其“超越”主要表现在
A.批判教会的亲教专制
B.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C.提出基本的政治主张
D.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材料反映了
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
C.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
D.罗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
2022-05-17更新 | 210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这种奢侈型工商业“皆不切于民用”;而“兴民利、厚财源”的新型工商业,“常使千万财用,流转无穷”。这一思想
A.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完全否定B.对所有的工商业一概反对
C.符合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杭 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轻慢)处肇毅(京都)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求富强”采取了哪些举措? 洋务运动没有能够解决“长久之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代科举考试被废除,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激发了他们创作情绪。仕途失落的知 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从事杂剧创作。材料表明,元曲兴盛的直接 原因在于
A.科举制度的废除B.文人地位的变化
C.市民阶层的扩大D.元代以词曲取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清时期,很多小说几乎没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甚至还有隐晦的色情内容,非常吸引读者。以至于城镇居民热衷于购买通俗小说。这反映了 明清时期
A.小说的艺术水平有较大提高B.文学发展迎合社会发展需要
C.小说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方向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小说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齐民要术》详尽探讨了抗旱保墒的问题,还论证了如何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办法,明确提出 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则。据此可知,该著述
A.提高了农学理论水平B.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C.摒弃了传统农本思想D.反映了民族交融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