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复兴”,文学团体蜂拥出现,民族诗歌的浪漫主义和小说、戏剧的新现实主义等风格多样的作品迭出,这些作品描写现实变革、思考人性,显示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此时的苏联文学宛如世界文坛的一束耀眼的新晨光。这表明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激发创作热情B.当时苏联文学已成为世界文化主流
C.传统俄罗斯文学在十月革命后复兴D.文艺创作成为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
2022-03-05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4月名校练习卷 (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运会圣火传递是奥运会开幕前最隆重的仪式,是全人类和平友谊的庆典。

材料

古代奥运圣火传递起源于古希腊祭祀礼仪“点香火”,后来有“传递火炬,传谕停止战争”的目的。
20世纪初奥运圣火传递只在奥运主会场进行并且点燃火炬。
20世纪30年代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的火炬接力仪式途径9个国家,经过3075名能够代表主办国的优秀代表传递,引起巨大反响。
20世纪中后期1960年罗马奥运会开始圣火传递过程首次进行电视转播,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火炬由历史上首位女运动员巴丽咯点燃;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圣火传递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利用电子和激光技术将火炬点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残疾射箭运动员用火箭点燃了奥运会的主火炬。
21世纪初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圣火潜入水中传递。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登上地球之颠——珠穆朗玛峰。而且圣火行经世界五大洲国家和地区的22个城市,三星、可口可乐等广告元素也融入圣火传递中。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则首开由女性运动员担任第一棒火炬手的先河。

——摘编自蒋德龙《奥运火炬接力研究》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3-04更新 | 269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4月名校练习卷 (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之前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是自然事物及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而到了汉代,一些“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为人淳厚”“视民如子”的官吏也成了民间信仰的对象。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选官制度的改革
C.主流价值观的变动D.君主专制的加强
4 . 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分条缕列他对历史与世事的意见,包括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尤其注意于具体的事务,例如:赋税、盐铁、漕运、军事、史事等。其意重在
A.批评心学清谈B.继承传统文化C.推动社会转型D.强调经世致用
2022-01-24更新 | 258次组卷 | 5卷引用:二轮拔高卷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5 . 北宋官修的《新唐书》对武将李靖的评价略其武功,褒其文德,重点描绘李靖参加朝议“恂恂(恭谨温顺)似不能言,以沈厚称”,其他武将如李大亮、刘仁轨等也有相似内容。这种做法意在
A.秉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B.推崇重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C.树立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D.彰显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公把西周代商归结为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孔子则对天命意义作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天命是每一个个 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两者观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阶级立场的差异B.政治地位的悬殊
C.思想取向的相悖D.生活时代的不同
2022-01-20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10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9年,毛泽东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不应过分强调民主民生。而要强调反投降,民主民生在国民党区域只是宣传口号,而不是行动口号。”毛泽东这一论述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突出宣传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C.抨击国民党投降卖国行径D.阐明建设民主民生的必要性
2022-01-19更新 | 421次组卷 | 8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10
8 . 下图为油画《打石工》,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创作于1849年,当时该画作一展出,便遭到法国多方人士的反对和围攻。其原因应该是该画作
A.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弊端B.冒犯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引发了法国的社会革命D.抒发了作者的浪漫情怀
2022-01-19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9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历届世博会(部分)举办国家、主题等相关信息

年份国家举办地主题
1933美国芝加哥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7法国巴黎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62美国西雅图太空时代的人类
1970日本大阪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84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90日本大阪人类与自然
1999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10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5意大利米兰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依据表格,提取两个或以上相关主题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近现代史加以阐释。(要求:提取信息,提炼观点,阐释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1-12更新 | 404次组卷 | 5卷引用:二轮拔高卷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10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因素。民主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关于民主思想的论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贵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名论,荀子有“君舟民水”的生动比喻,明末清初诸大儒更为激越地表达了“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理念。先哲们的这些思想,为梁启超等近代民权与民主先驱者们提供了思想资源,“天下为公”观念更成为孙中山终身奉行的理念。

——摘编自胡发贵《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滥觞》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使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会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及其实践意义。
2022-01-12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7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