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对于战争的看法,孟子提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墨子认为“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由此可知两者
A.对战争持反对的态度B.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
C.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D.继承和发展仁的思想
2022-01-12更新 | 827次组卷 | 17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8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大儒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实现了儒学的第一次综合创新。董仲舒认为,治国理政、社会生活和人伦日用应该一统于“天”,也就是所谓“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独尊儒学,以“经”作为意识形态杠杆,设立官学之途,通经入仕,“经”在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承担着中介和纽带的作用,士人通过读经、学经方能获得入仕资格。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同时,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一些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布衣以儒术拜相封侯,是汉代转向文治的一大标志。

——摘编自迟成勇《董仲舒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多次谈及民族文化继承问题,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周恩来也说道:“优良的传统都应该提倡,但是要正确地发展。要抽取好的,排斥糟粕。不要以为凡是研究古典的书就是复古。”19381月,“陕甘宁边区文化救亡协会”在其成立宣言中提出:“为保卫祖国,为保卫中华民族的文化,为发展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传统,为创造中国崭新的文化,而尽自己最后一滴血。”1943526日,中共中央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

——摘编自张卫波、王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022-01-10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9
3 . 明中期以后,文化界有了新变化。李贽用“童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戏剧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专门彰显一个“情”字,甚至提出了尖锐的质问:“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反映了当时文化界
A.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B.过分强调人的私欲
C.出现反对理学的倾向D.重在宣传启蒙思想
2022-01-09更新 | 355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8
4 .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举办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经过激烈辩论,陆九渊略占上风,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据此可知
A.理学正统地位受冲击B.儒学不断自我革新
C.心学得到社会的认可D.南宋鼓励学术争鸣
2022-01-09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6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战国以来,学说门派各异的“士”在西汉逐渐归于儒学一统之下,且与宗族势力结合。至东汉,无论豪强地主,还是贫寒士人,皆以读经入仕为目的,又以政治特权来巩固家族势力。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A.儒学正统地位巩固B.人才选拔制度开放
C.王朝统治基础扩大D.崇教尚学之风盛行
2022-01-08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5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兴,著为规条,巡方督学,岁上其事。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乌头绰楔(官署牌坊),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虽间有以文艺显,要之节烈为多。呜呼!何其盛也。    

——《明史·列女传序》

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表
隋唐
12232152271419428
1912212286882814
合计141612743582912323

——据董家遵《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

材料二   自明代中后期以后,妇女生活出现了重大的转向。从当时浙江永嘉县的实例来看,妇女不但“行鬻于市”,即公开在市场从事买卖活动,而且轻率出入官府公庭,涉足诉讼案件。在广东的琼州,“妇女出街市行走买卖”,亦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据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转向》

材料三   三言二拍为明末小说集的合称,其中一些篇章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周胜仙与白娘子便是其中的代表。

女主人公周胜仙偶遇樊楼酒肆的小老板范二郎,“四目相对,俱各有情”,周胜仙心想,“我若嫁得一似这般子弟,可只好哩!今日当面错过,哪里去讨?”于是她主动向男方传递爱慕之情。
——《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白娘子爱上了许宣,在向许宣表明心迹时,说道:“小官人在上,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奴家亡了丈夫,想必和官人有宿世姻缘,一见便蒙错爱。正是你有心,我有意。烦小乙官人寻一个媒证,与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对,却不是好。”许宣听后欣然接受。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明代妇女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说明。
(2)指出材料三的史料价值,并说明在运用该类型的材料时要注意的问题。
(3)除了明代妇女问题外,上述材料还可用于研究哪些问题?(写出两个研究主题)
2021-12-30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10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清末时期,严复曾经提出“母健儿肥”,实现强母、强儿、强国、强种。梁启超反对妇女缠足,更进一步希望妇女读书识字,投入经济生产。他们意在倡导
A.解放女性以实现自由和平等B.增强民力启发民智以挽救危机
C.发展体育运动以增强国民体质D.革新风俗以推动民族民主革命
2021-12-28更新 | 429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4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具有进步觉悟的知识分子从日文翻译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介绍进程。图1为1901--1912年翻译自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刊发数量,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B.中国开始从欧美转向从日本摄取新学
C.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起伏性
2021-12-12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2
9 .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他们不惜危险和苦难.全面、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罪恶和黑暗,给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A.孕育了人文主义精神B.思想家否定传统权威并注重理性思考
C.宗教观念日益的淡薄D.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10 . 清初的理学家注重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观念,这与儒学素来讲求“内圣外王”、向内于己求善、向外施仁政于民的追求相符合。由此可知,清初理学家
A.政治地位得到明显提高B.济世利民的价值取向
C.背离唯心主义哲学思想D.抛弃了传统义利观念
2021-11-25更新 | 1214次组卷 | 17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