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少时好读书,师从学者李之才,习得“物理性命之学”。其思想对朱熹理气论的形成以及陆王心学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邵雍自号“安乐先生”,几度被举,皆称疾不赴。他“德气粹然”,待人“贵贱少长一接以诚”,司马光、二程等名人皆乐以与之交游、论学,连童叟、衙役也皆称之为“我家先生”。熙宁十年,邵雍卒,宋哲宗赐谥康节。

邵雍的诗歌总集《击壤集》,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等方面。其诗不受韵律、句式所限,往往与其德性理趣、礼乐教化等思想结合,在当时即被争相学习、模仿。南宋以后,《击壤集》独特的诗风和蕴含的人生体验,成为东北亚各国儒生士子修业进德的一种价值寄托和人生信念。

——摘编自唐明邦《邵雍评传》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邵雍在当时受尊重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邵雍“击壤体”诗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官学教育的内容合称为“六艺”。其中“乐”、“射”和“御”作为贵族的体育课,带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以后,各国为增强战斗力,不仅鼓励广大庶民参与兵役,而且加强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魏武卒”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民间体育活动逐渐兴起,如齐国的蹴鞠、杂耍等。此外,养生体育也得到发展,形成“养神”和“养形”两大派别。

——摘编自李世华《中国古代体育简史》等

材料二   军国民体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其内容是效仿德日的军国教育,在新式军队和近代学堂中推行西方“兵式体操”,同时倡导尚武精神,渐而推广至普通民众,以达强国保种之目的。甲午战争后,军国民体育得到维新派的大力提倡,在梁启超等人“改造文弱之风,铸英武之体魄”的呼吁下,国人逐渐认识到体育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1906年学部尚书荣庆将军国民体育引向深入,使“兵式体操”在学校教育中得到进一步推展。

——摘编自律海涛《中国近代军国民体育思想研究》等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视体育,不仅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曹卫东《新时代中国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体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军国民体育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追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3-1933年美国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是美国经济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时期。就整体关税来说,1789-1816年实行的是财政关税,1816-1863年是保护关税。在此期间美国先后制定了一些重要关税政策。受欧洲贸易自由化影响,1848-1860年,美国进口税率从60%下降到了20%一30%,结果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861年,通过新关税方案,将进口关税提高到了47%,1890年,选一步提高到了49%,即使到了1913年,美国进口品的平均关税仍旧高达32%。1930年,美国进口关税提高到了53%。在较高关税保护下,美国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摘编自田索华《对外贸易保护与美国经济崛起:1783-1933>

材料二   受西方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郑观应力倡保护关税。郑观应认为,清政府实行的进口税畸轻、出口税畸重的关税政策,实为“困商之虐政”。为“决胜于商战”,建议师法“泰西税法”,“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他建议对于出口货物,“税宜从轻”,“以广去路”;对于进口货物,“一律加征”以“重税以遏来源”,尤其是对那些“非日用所必需”之物,“虽加数倍亦不为过”。

——摘编自彭立峰《晚清海关关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贸易保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郑观应有关保护关税的主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禁止技术外流,以维持其工业国家的主导地位。此时,英国全面领先,成为美国的效仿对象,(美国)各州纷纷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就是在人才政策吸引下来到美国的。除了拿出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美国政府还设立鼓励出售技术秘密的专项奖金,并派出间谍,窃取英国的机器图纸和技术。作为后起追赶国家,美国采取了很多手段来获得工业技术,或自己创新,或投资购买,或人才引进,从而突破了英国的技术封锁。

——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苏联的帮助和我国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情况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启动。然而,在国防尖端技术上,苏联的援助并不可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而妥协,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广大干部与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继续研发和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新中国才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

——摘编自董志凯《自力更生方针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新中国科技发展回顾(1949~197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突破英国技术封锁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突破外部技术封锁的背景和意义。

5 . 材料   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1957年,吴孟超等“三人小组”首次提出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找到了打开肝庭禁区的钥匙。他实施了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首创“常温下间歌肝门阻断切肝法”,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肿瘤切除手术,一步步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吴孟超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为我国培养一批又批医德高、医术精的肝胆外科人才。他倡导规范化医疗,不给病人重复做检查。200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500万奖全,他却把奖金全部捐出。

——据《吴孟超,最美奋斗者》《吴孟超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孟超对新中国医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吴孟超先进事迹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0-05-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材料   左宗棠指出,“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他说,“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中不如西,学西可也”。他认为西方的“艺事以语言、文字、制造三者为要”,强调“艺事虽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末轻重之分固有如此”。因此,左宗棠在对待“请觐”礼仪这一久争未决的问题时,便表现得开明多了。他认为“泰西各国与中国远隔重洋,本非属国”,清朝自然就不应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把西洋各国来使以“贡使”相待。况且“今既不能阻其入觐,而必令其使臣行拜跪礼”,是不可能的。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强调“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其中在“精求枪炮”方面,他创办兰州机器局,加紧赶制军火,以供应西征大军,保证了进军北疆、底定南疆的顺利实现。

——摘编自《左宗棠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主要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左宗棠的思想主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既有价值信仰系统的因素,亦有政治上的实际考虑,还有士人态度的影响。晚清政府对商业的重视首先是源于财政上的需要。经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之役,政府愈来愈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从中央到地方,商税成为解决难题的重要途径。重商思想引起政府的重视,也是外力冲击的结果。外贸入超与军事上的失败均是重要诱因。晚清中国出现的重商主义浪潮确实与当时勃然兴起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密不可分。这其中经济民族主义可以说是晚清重商主义的核心,而“商战”则是其最响亮的口号。

——摘编自冯筱才《从“轻商”走向“重商”?——晚清重商主义再思考》

材料二   15~16世纪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他们要求,在对外贸易中谨守的原则是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总额。因此,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从伊丽莎白时代到乔治时代,实行了数百年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此期间对羊毛工业的强烈保护,终于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国富论》的240年后的今天,世界仍然建立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之上,任何经济问题无法超越政治国家而存在。

——摘编自张学博《重商主义的由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重商主义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西方重商主义政策发展的历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重商主义政策的启示。
2020-05-0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汉代中央官学有太学、宫邸学和鸿都学门。太学学生入学的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汉代太学允许自费求学,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高年级辅导低年级,高材生辅导差等生。以自学为主,提倡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讨论磋商,相互辩论,共同研究,以求得学业上的进步。地方官学则主要是郡国学校。鸿都门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汉代的官学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国封建官学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材料二 1904年1月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癸卯学制共22个章程,不仅包含了各级各类学堂,使学堂环环相扣,级级递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癸卯学制”周详全面、灵活实用便于现实操作;中体西用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又使西学的合法性得到公认;学制系统与行政系统分开使分工与责权明确,便于学务的发展;第一次把女子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后来,更是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定为教育之宗旨。

——摘编自黄加文、曾绍东《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学兴办的背景及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与汉代官学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以来,中国在政治上便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的国家体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思想上也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近代中国在抵御外侮中又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性.总之,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

——摘编自陶文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材料二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破解中国与欧美工业化先发国家差距拉大的“后发劣势”问题。但当时的新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工业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别仅为美国的7.34%、0.05%和0.22%。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发展工业,却得不到农业、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撑。就农业而言,1949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的人均产量分别只有208.95公斤.0.82公斤、4.73公斤和5.23公斤。就人力资本而言,1949年中国人口的文盲率高达80%,而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和3%,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不仅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封锁、禁运也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但新中国却克服了一切困难,仅用了近30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对“后发劣势陷阱”的成功突破。

——摘编自郑有贵《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后发劣势的成功破解》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的快速跨越,由1978年的第十一位跃井至2010年起的稳居第二位。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摘编自徐曼、何益忠《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形成的历史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遭遇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后发劣势陷阱”的重要举措。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10 . 十月革命后,留日学生中出现了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高潮。当时传播者以李大钊、李达、李汉俊等为主要代表,李大钊主要宣传唯物史观,李汉俊侧重经济学说,李达则以科学社会主义见长。所谓“三李带回马克思”是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准确、最形象的概括。据此可知(  )
A.三李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全面中国化
B.日本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水平比中国领先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系统的传播阶段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2020-03-09更新 | 63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A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