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词在两宋时期发展并最终成为一种新的固定的文学样式,它相对于唐朝的格律诗更易于自由创造发挥也更利于音乐创作。当时社会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对此津津乐道。这一现象根源于
A.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民众素质的提高B.科举考试内容变化使诗词更受重视
C.工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需求D.音乐的发展要求古诗音韵格律改革
2 . 他“勇敢地将地球从宇宙中心处移出”,使之“降级”为茫茫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从而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人失去了那种“狂妄自诩的优越位置”。据此可知,“他”的这一贡献(  )
A.推动了人文精神的传播B.使生物学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C.完善了自然科学的体系D.标志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诞生
2021-05-01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3-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7年梁启超在《论女学》中指出,“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女子应当富国、相夫、教子、保种;主张效仿日本,全面提高女性智识水平。这些主张
A.摆脱了传统儒学的影响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
C.来源于西方的启蒙思想D.反映出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尖锐地提出要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在新的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文章被一些人指责为“砍旗" ,但文章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特定的历史条件赋予了这场讨论超越一般理论观点争论的意义。该讨论的意义在于(     
A.破除了计划与市场上的思想困扰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C.利于思想理论根本性的拨乱反正D.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指导地位
5 .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体现了
A.中国近代国家民族意识萌发B.东西方文明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
C.时人“天朝上国”观念瓦解D.洋务运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6 .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本质上也就是经典物理学的确立,意昧着新的思考图景的形成:自然界不再听命于上帝,而由人们可知的自然规律所控制。由此可知,牛顿力学(     )
A.动摇了上帝创世说的根基B.拉开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序幕
C.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D.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城市颂辞是中世纪文学的既有载体,意大利布鲁尼(1370-1444)的《佛罗伦萨颂》受古典作品的启发,在写法上更关注城邦的世俗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活跃生活优于沉静生活,财富优于贫困,婚姻优于独身,政治行当优于寺院行当”。这反映了布鲁尼
A.抨击封建贵族腐朽生活B.倡导人文精神
C.推崇中世纪的古典作品D.支持宗教改革
8 . 对比下表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
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突出“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强调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A.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B.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改变
C.旧三民主义的革命目标已经实现
D.社会性质的改变促使新三民主义提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在创刊号上他发表了长篇政论文《新民说》,强调“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能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由此可见,梁启超
A.意识到增强国民素质的重要性B.借助媒体舆论鼓动维新变法
C.重视思想宣传与群众运动结合D.利用传统文化提高国民公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与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与政权构成的最基本部分”该观点
A.认可多个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C.注意吸收不同群体参与国民革命D.合理判断了中国革命的当时任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