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人物.他们在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
A.维新派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B.维新派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C.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D.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性
2 .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共82篇(包括3篇阙文), 其中约 22篇引用《诗经》部分字词或句序,为释文所用,或引用《诗经》中的一些诗句,对阴阳灾异观点进行阐释。董仲舒的这一做法意在
A.宣扬《诗经》的思想文化价值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
C.使儒学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D.论证其儒学思想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义。这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
C.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
D.科学思想可全盘照搬到其他领域
2020-12-19更新 | 42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因信称义的教义不是说罪人是因为相信,借着其信心而被称为义。相反,路德的突破却在于承认上帝提供了一切称义的所需,以致罪人要做的,就是接受它。路德重在强调
A.宗教信仰的自主性B.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C.上帝的权威D.教会的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文学理论史》中写道:“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这一“主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雇佣关系的产生
C.理学思想的衰落D.商品经济的发展
6 . 学者傅斯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材料中“文化的觉悟”
A.延续了“中体西用”的陈旧观念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
C.加快了清朝统治走向覆灭的进程D.动摇了传统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7 . 17-18世纪,为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压迫.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由此在思想领域掀起了
A.文艺复兴运动B.智者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
8 . 孙中山认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它。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便用不着…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据此可知,孙中山(     
A.倡导国共合作是民族革命胜利基础B.其自身阶级立场已发生改变
C.主张发展实业与节制资本同步进行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2020-12-14更新 | 1013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隋唐两宋时期,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成了政治上的一个热闹话题。据记载,唐宋时期,政府经常举办三教辩论大赛,书籍上也经常出现“三教”的字眼。这一现象的出现
A.反映出三教之间的矛盾尖锐B.为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表明儒家思想已失去正统地位D.说明三教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2020-12-11更新 | 3729次组卷 | 13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仿真卷历史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