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8 道试题

1 . 唐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在各个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汴京梁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息、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

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材料四

《清明上河图》局部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材料分析颜真卿与苏轼书法的特点各是什么?

(3)从材料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并依据材料一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017-11-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强调:“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在孙中山思索中华民族的出路时,一些新的革命性因素正逐渐形成。……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演说中强调:“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摘编自王首燕《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梦"的历史脉络》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现阶段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

——摘自《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围绕“理论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各类技术在总技术构成中的比重(﹪)

农业“大一统”手工业医药其它
43247161
北宋2534320
南宋74339101

注:“大一统”技术指通讯技术(交通运输和文化交流传播的工具等)、军事力量、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技术等。

——摘自金观涛《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的演变》

材料二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摘自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宋各类技术所占比重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时期的“大一统”技术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摘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和朱熹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思想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儒学生命力的因素。

5 . 阅读下列材料: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

材料一   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的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2017-11-24更新 | 204次组卷 | 14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文)试题

6 . 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文化人的学派”……

①②③

材料二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材料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按序号写出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派名称。

(2)材料三中,莎士比亚宣扬了什么精神?

(3)材料四是哪位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这位思想家提出的著名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最早体现在中国的哪一部文献中?

(4)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过程中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017-1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7 . 材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关于神,我无法知道他们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有许多障碍使我们得不到这种知识,一则这个问题暧昧不明,再则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格拉

反映了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基本主张是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 其中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A、B、C、D 分别为西方在科技理论、实验、技术和总和上赶上中国的交叉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

(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西方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
比较上面两幅图片,提取两项关于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
2017-11-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条规,不在于本人的善行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藤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售大减。

材料中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淹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1)材料一中所说的“已经淹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淹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举办了文艺复兴文艺模拟展览,邀请你参与筹备与宣传。以下是模拟展览的一组图片:


(2)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简单介绍这三幅名作与中世纪绘画的不同之处。

(3)三幅名作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它们的诞生离不开美术三杰的勤奋、刻苦和钻研,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请你向参观者介绍三幅名作诞生的社会根源。

(4)以下是这组图片解说词的文字节选:

“《蒙娜丽莎》如深邃的海洋,《大卫》如崇山峻岭,《西斯廷圣母》如秀美的原野,三幅名作都洋溢着鲜明的人文主义光辉。”

请你结合三幅名作的艺术特点简要分析其蕴含的人文主义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