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列举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

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试图解决哪些问题?他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材料三   从l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90年。……这90年,中国相继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郑必坚《大变动大觉醒》


(3)写出与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相关的标志性事件。从这些历史性转变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萱《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形容孔孟是“逆时之士”,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材料二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以下西汉和宋代官定“经”的范围:

西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宋十三经:北宋时,承继唐代九经定制,但是《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南迁以后,《孟子》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升格为经,与开成石经合做十三经。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孟与荀子分别被视为“逆时之士”和“顺时之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和宋代的经学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4 .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材料一中A、B、C、D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材料二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推明孔氏”的表现,分析汉武帝时期“隆儒”的影响。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请予以简要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日谈》插图

被丑化的神父
材料二: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而必须花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有享有自由的权利。”
请回答:
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早期欧洲在思想领域发生的哪三大运动?它们把斗争矛头对准什么?对历史发展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2017-11-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安八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6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序号言论言论者核心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存天理、灭人欲”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2)有人说儒家学说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这在上述言论中有无体现,并阐述理由。

(3)结合上述言论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发展?

(4)根据以上言论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7 . 阅读材料
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概括材料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8 .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怄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2.“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3.据材料指出,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海伦·凯勒的理想对你有何启示?
4.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请说明当今社会有哪些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
2016-11-18更新 | 8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1)依据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具体表现。
(2)分析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但却能够出现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主要的共同之处。
(4)有人说这两种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请加以阐述。
2016-08-1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文登高三上期第一次考试(B卷)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他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受命于天,而认识的目的是了解天意。通过内省的途径就能判断是非,达到“知天”的目的。另外还必须通过对阴阳五行的观察,才能达到对天意、天道的了解。正是按照“尽心”、“知性”、“知天”的模式,达到“天人合一”。他还认为通过祭祀能与神相沟通,使之能看见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东西,这样就能知道天命鬼神了。这种认识论达到了神秘的程度。
——摘自网上“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1)依据上述材料,董仲舒认为如何做才能“天人合一”?
(2)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