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图1、图2、图3所示是中国古代三位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的代表作品(局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黄惇《中国书法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图2图3艺术特点,并据此判断其作者。
2021-0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耳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摘编自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法政体的模式,并结合所学归纳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核心主张。
3 .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魏源

图二《孔子改制考》

图三陈独秀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
(2)图二所示著作作者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各是什么?分别是通过哪些相应的活动完成的?
4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唐、北宋)的文化状况变迁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王会昌《中国文化地理》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中文化状况的地理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5 . 在晚清“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批读书人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主要活动
1867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90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除了皇帝外所有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和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没有实现的原因。
2021-04-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因此,“欲图根本之教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并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习近平也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业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鸦片战争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新的启蒙运动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中国做出主动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你如何理解中国的对外开放?
2021-01-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相会,会上各人做诗,□□□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即如图。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画。


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代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代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代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汴京的城市经济》


(1)依据所学,将材料中空缺的□□□是指谁?指出《兰亭序》属于哪种字体以及它的书法特点。
(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并结合所学,中国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2020-06-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山河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的“自强”运动的具体实践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也没有实现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部书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亚洲近代史上影响深远。该书共分为六部分,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筹海篇》2卷,是全书的总纲。

第二部分:《图集》2卷,有世界五大洲分国地图。

第三部分:《地志》66卷,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军事活动、经济贸易、物产矿藏、宗教信仰、民俗风化等情况。

第四部分:《筹海总论》4卷,辑录了关于沿海情形、筹海方法和论说。

第五部分:《西洋技艺》12卷,附有西洋火轮船、火炮等设计样式图和分解立体图。

第六部分:《地球天文合论》5卷,介绍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自台事后(割让台湾),天下皆知朝廷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大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中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令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励众志。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其群僚言事,咸许自达,不得由堂官代递,以致阻挠。其有称旨者,召见察问,量才擢用,则下情通达,群才辐辏矣。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皇上每日亲临商榷,何者宜增,何者宜改,何者当存,何者当删,损益庶政,重定章程,然后敷布施行,乃不谬紊。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说明该著作的名称和作者,并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康有为变法主张的目的和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中国的医药学获得长足发展,唐初,政府下令天下郡县将各地所产药材按实物绘描成图,并制定统一的收录删节标准,举全国之力历时两年完成药典《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此书完成后颁行全国,作为医学用药通用标准,并被列为唐中央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太医署的教科书。日本、朝鲜也以此书为医药学教育教材。唐太医署除设太医令等行政、教学管理人员外,下设医科、针科、按摩科等科,医科之下又分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理疗科等临床治疗学科,教师根据不同水平分为博士、助教、医师、医工等。太医署在学制和晋升考核方面有严格规定,课程设置和分科教学制度也比较严谨。地方也多办有医学校,“掌州境巡疗”,”医药博士以百药救民疾病”。另外,唐朝医者敢于当皇帝面揭穿长生不老的骗局,对因服食丹药中毒引发病症甚至死亡的现象予以批判。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中西医之间不断发生论争。1929年,有人向政府提出废止中医的提案、引起中医从业者和部分民众的反对,国民政府相关部门虽公开表示并无废止中医意图,但仍坚持歧视中医的作法,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以改变民国以来中西医对立和歧视中医的局面。1954年,党中央“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鼓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采取适当的态度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整理祖国的医学遗产;纠正对待中医的武断态度和宗派主义情绪,巩固地建立中西医之间相互尊重和团结的关系,使我国固有的医药知识得到发展,并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

——摘编自郑谦、庞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医药学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团结中西医”方针实施的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