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年,爱因斯坦成为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三级技术员,他将这份工作视为“一种真正的幸福”,因为他不用为生活而操心,可以在本职工作之外埋头研究自己所爱好的问题。经历了十余年的刻苦钻研,爱因斯坦终于在34岁时被遴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成为名副其实的物理学权威。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技术应造福于人类。19148月,正当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时,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爱因斯坦公开声明“它不仅会威胁文化本身,同时还会危机民族的生存”。此后,爱因斯坦从不因权威身份与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向一切黑暗势力与不合理现象进行公开顽强的斗争,从而成为在科学技术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同时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人。

——摘编自朱亚宗《巨人何以成为巨人:超越物理智慧的爱因斯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简述爱因斯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概括爱因斯坦在成名前后立身处世风格的变化及其秉持的基本原则。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1950年至1952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至1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摘编自甄爱军《近代中国历次土改》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评价了哪三次变法?概括张之洞对变法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历次土改的内容?并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2-10-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选修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罗马人使用阴历(按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计算的历法),每月2930天,每两年插入一个闰月,闰年377天,其中最后12天举行祭祀。闰月的添加由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公元前4511日,罗马独裁官儒略·凯撒按阳历(按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计算的历法)发布新历,史称“儒略历”,每年实际时间比公转周期长1114秒。至1582年,误差已累积10天,教会发行的日历与各地实测的时间不一,严重影响宗教及商贸活动。愤怒的罗马教皇格列高里十三世宣布改历,规定把儒略历 1582104 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 1015 日,中间跳过 10 天。并修改了置闰法则,使每年平均为 3652425日,与公转周期十分接近,可以保证到公元 5000 年前后误差不超过 1 天。格列历成为国际通用的历法,又被称为“公历”,沿用至今。

——摘编自爱德华·吉本《罗马古代历法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汉武帝时期众多天文学家编订的《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以适应农时。元代郭守敬根据多年的天文观测与演算制定的《授时历》,定一回归年为 3652425 日,是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并且被朝鲜、越南、缅甸等国使用。中国古代历法,担负着“记日望月、敬授民时”的重任,使中国人较早地掌握了昼夜、月相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确立了科学的时间计量方法,孕育了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共生、待万物诚信守时的伟大品质。

——摘编自张培瑜《中国历法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与罗马历法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法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2-10-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书籍刊刻产业空前发达的时期,史谓“书籍之有雕版,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在宋代统治阶级治国方针的指导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整个社会读书之风盛行。宋代史学、金石学等学术活动和宋词、评话等文学创作空前活跃,因此刊刻学术著作和诗文集的人很多,文化的繁荣大大地促进了图书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宋朝的皇帝都极其注意对图书的收集典藏和整理,《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就是在太宗、真宗的主持下编篆刻印的。宋代书商刻印发行的图书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包括儒家经典著作、科考程文、生活用书等,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图书门类,满足了宋代不同社会阶层的阅读旨趣和购书需求,在中国出版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卢厚杰《宋代书商市场意识述略》

材料二   报纸“广而告之”的宣传效果被国人共知是有一个过程的,20世纪初,洋货充斥于中国市场,受到洋商靠广告推销货物的启发,以报纸广告作为商战的利器,华商吹响了国货与洋货角逐的号角。清朝末年受外力的影响,重商思潮“第一次被社会普遍认为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所在”。清政府颁布了《商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以维护商人的合法权益。这一时期商业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地职业学校相继创办,有识之士也纷纷在商科教育中,增设广告学课程。一批最早出国学习或经营实业的有识之士纷纷将国外的译著或广告技艺介绍到中国,这些对于国人广告观念的觉醒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审时度势的华商积极利用这一高涨的社会情绪,用“中国人请用国货”等口号在社会各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货运动。“广告者,乃攻城掠地之工具也。盖商人以诚信为壁垒,以广告为战具,广告精良,犹战具之犀利也。”

——摘编自杜艳艳《中国近代华商广告观念的变革及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书籍刊刻产业空前发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影响。
2022-03-29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江苏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关于希腊哲学的起源与发展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人是航海的民族,希腊人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天文、气象、海流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一旦人们知道经验观察可以发现规律,并能做出正确的预测时,他们眼里的世界就不再是受外部力量任意支配、变化无迹可寻的现象;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务之中。

希腊哲学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伊奥尼亚派,其哲学主张具有较浓厚的自然科学色彩。该派代表人物为米利都的泰勒斯,他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摘编自赵敦华《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苏格拉底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但不像智者那样为了钱……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为知识是不可得到的。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望族,雅典在与邻邦斯巴达的战争中战败时,他还是一个青年。他把失败归咎于民主制……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需是哲学家,公民应该分为三个阶级: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只有最后的一种公民才能有政治权力。

——摘编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哲学起源的客观条件,并指出自然科学派哲学产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人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指出影响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时代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出现大变动和大分化,各种政治力量推出自己的思想家作为代言人;同时,七国争雄,各诸侯国招贤纳士,养士之风盛行,出现人才流动的局面,促进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摘编自白毅《中国古代教育史概要》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使秦军连破魏军,威震中原;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县制,加强了国君的力量。

——摘编自何兹全《何兹全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于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标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思想领域形成的局面,并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并概括秦国变法的作用。
(3)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相关论述
19789月“北方谈话”“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
“要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式来改造企业,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立生产责任制,完善企业考核制度。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
1992年初,“南方谈话”“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周锟《邓小平对社会生义本质的认识历程:从“北方谈话”到“南方谈话”》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发表“北方谈话”的背景。
(2)据材料,概括从“北方谈话”到“南方谈话”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表现,并指出二者所体现的精神实质。
2022-05-07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要的文化运动,一场是南方拉丁文化圈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是北方日耳曼文化圈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构成了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西方现代文化转化的重要标志。但是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这两场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欧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它们却并没有开创出西方现代文化赖以生长的理性精神。文艺复兴提倡一种感性的快乐,宗教改革则弘扬一种虔诚的信仰,这两场运动的推动者们对于理性都不感兴趣。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是从17世纪开始茁壮成长的,1718世纪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才是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两个世纪,而启蒙运动则构成了这两个世纪的重要标志。正是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作为生活在无论是思想还是社会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新一代西方学者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他们对启蒙运动的研究开始转向,不再从一种整体性上研究启蒙,开始重点研究法国启蒙运动内部的差异性;同样,也不把法国的启蒙运动看作启蒙运动的唯一表达,而开始在空间维度上关注诸如苏格兰启蒙运动、意大利启蒙运动等多种类型的启蒙运动,从而在多样性的维度推进了启蒙运动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开始从以前只研究启蒙哲人这些精英思想家转向研究普通人如何接受这些思想,将“启蒙”发展成为了一种“运动”。

——摘编自《“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西方现化文化转化的标志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存在哪些不足?其不足后来被哪一历史事件所弥补?结合所学指出这些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启蒙运劝研究方向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022-03-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18471899年英国增设的政府机构(部分)

时间机构时间机构
1847济贫部1867贸易部
1852公务部1871地方事务部
1854殖民地事务部1899教育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不同于从前”的表现,并分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增设政府机构的原因。
10 .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摘编自周详《<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清末教育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摘编自何有贵《25位校董名震南粤》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目的,并分析当时“招不到学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并分析其办学方针不能落实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自由、民主、均富”源自什么理论?此后,孙中山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改造未来之社会”?
2022-01-19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