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江西地区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关键词表节选

九江郡江西行省白鹿洞书院朱熹
陆九渊井冈山方志敏瑞金

从表中选出2—3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展开论述。(要求:写出关键词,明确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0-08-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0·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3-21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人类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自然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内容上对赫胥黎原著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共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根据材料围绕“严复的进化论改动赫胥黎原著本意”的历史事实,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中国宋代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后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宋平民毕昇11世纪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东传到朝鲜、日本,西传到埃及、欧洲.
北宋科学家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年.他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事安排.
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编著«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年)通过对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1564-1672年)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
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
笛卡儿(1569-1650年)运用他的坐标几何学从事光学研究,在«屈光学»中第一次对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上的推证.


日本著名科学史学家薮内清在论述宋代的科技成就时指出:“北宋时代是中国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以至近代相比.”对这一观点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围绕一种立场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6-19世纪中外文学作品简表

时间中国外国
16世纪吴承恩《西游记》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为代表的喜剧
17世纪汤显祖《牡丹亭》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蒲松龄《聊斋志异》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为代表的悲剧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18世纪孔尚任《桃花扇》:以明末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南明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儒林外史》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伏尔泰《哲学通信》: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老实人》: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
19世纪龚自珍《己亥杂诗》
黄遵宪等开展“诗界革命”,代表作有《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等》
拜伦《唐璜》
狄更斯《双城记》
雨果《悲惨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以“文学与时代”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合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将中共党史用“精神”串联起来,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该书以事实为依据,既有原因分析,也有理论归纳;既是一部理论宣讲方法的辅导读物,也是一本党史知识普及教育的参考读本。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2018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参照上述作品的“党史讲法”,另选主题讲述党的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发展历程,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此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二十一世界的科技》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10-05更新 | 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名校
9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教材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西方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国学”的观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阶段时间内涵
第一阶段晚清到辛亥革命国学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其出发点是本于爱国主义的立场、着眼于政治的救亡。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人们关注的不是把国学作为国家兴亡的文化基础,反而是从文化的角度,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
第三阶段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国学的关注,既不是强调政治,也不是突出文化,而是注重如何发展学术研究。

——据陈来《近代“国学”观念的发生与演变》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一到两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