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6927次组卷 | 6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理学思想的影响
2020-11-19更新 | 219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出身于“灶丁”(煮盐工人)的王艮在经商致富之后潜心修学,成为王阳明的入室弟子,他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王艮所收的弟子也颇多工商业者和市井小民。材料表明此时的心学
A.代表市民阶层利益B.呈现世俗化的趋势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D.超越时代发展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人反对一味地沉溺于情感,一味抒发个人怨怒的创作倾向,主张用理性控制情感,普遍能以哲思的操持反观自己的情感,也正是因为理性的自持使他们能够吟咏的性情而不为性情所累。宋人的这种文学观体现了(  )
A.宋代文学的内敛性B.道德教化影响文学创作
C.宋代文学的多元性D.文学平民化的趋势明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
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
2018-01-03更新 | 567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2023-01-14更新 | 48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9.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转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又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围绕“15、16世纪以来的西欧与资本主义世界”,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0-05更新 | 3155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366次组卷 | 10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赦免或是不赦免人的罪行。这种因人而异的神律,就是不可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法样,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典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又在这套罗马法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方面的,法律方面的,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提出问题,要求进行试验,不接受过去一贯所作所为,或所说所想的东西,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方法论。

——布洛克(英)《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社会在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提倡的评判原则,并说明其进步之处。
10 .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法国大革命D.启蒙运动
2020-02-13更新 | 257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鑫源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