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5 道试题
1 . 在五四新文化诸健将攻击旧传统的激烈文字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最沉痛也是最深 刻者。它以文学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孔教的“吃人”本质,影响至深至远。自此以后, “吃人的礼教”一语传遍海内。鲁迅的做法
A.揭示了儒学的真实本质B.推翻了儒教的统治地位
C.是特定条件下的必要选择D.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2020-09-09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如表第一、二、三组的主张分别是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兼相爱仁爱利己
反对奢靡享受与节制张扬私欲
尚贤能举贤才以术御臣
崇尚教化教罚并用崇尚法治

A.墨家儒家道家B.墨家儒家法家
C.儒家法家道家D.道家法家墨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
A.理学思想兴起B.科举制度完善
C.科学技术进步D.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把“朋友有信”纳入“五伦”之中;荀子认为讲诚信则政治公正清明。这表明当时儒家
A.顺应自然追求个性B.重视塑造忠君思想
C.力图维护伦理秩序D.积极建构文化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总论》中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的方面都是如此。”这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领先世界被广泛认可
B.宋代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突出地位得到广泛认可
C.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D.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是在两宋时期完成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末期的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先秦
A.对自然界已有朴素的科学认识B.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泛滥成灾
C.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D.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
7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人类必然要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而自然自由在社会状态下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的政治状态为人类最完美的状态。据此,卢梭意在说明
A.政治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B.人民主权利于实现政治自由
C.确立民主政治需推翻君主制D.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核心
2020-09-05更新 | 884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职权的牵制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
A.三权内容不同B.本质目的不同C.制约方式不同D.对社会影响不同
9 . 王夫之针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提出了“行可兼知”的观点。他提出“行于君民、亲友、喜怒、哀乐之间,得而信,失而疑,道乃益明,是行可有知之效也”。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有助于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B.开始质疑古代君主统治
C.是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颠覆了儒家的思想观念
2020-09-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这表明法国知识分子
A.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解放人性
B.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绝对权威
C.认识到中国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作用
D.借鉴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研究人类社会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