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3 道试题
1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66次组卷 | 13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们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现象的经济根源是(     
A.反对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D.天主教教会厉行专制统治
2023-05-02更新 | 310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材料三:下图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四: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
(2)依据材料三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3)概括材料四中反映的秦朝措施?再举两例相同类型措施。
2023-02-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市李兆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关爱生命、关注健康,是从古至今人类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健身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健身术崇尚礼仪,偏重道德伦理,主静不主动,认为人身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同时认为,人生活于自然,更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自古以来健身有千法,但最基本的法则是要合于自然。

——摘编自王德峰等《中国古代健身术初探》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一些社会名流和政府要人认为,武术在强种救国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的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下,近代中国武术不断发展。其中,接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人认为,中国应该提倡武术教育,通过武术教育,培育国民尚武及尚武精神,达到“强种救国”之目的;而传承自然体育观的人则认为,武术与西方近代体育一样,具有强健体魄的价值功能,武术为中国最良好的卫生之方,从而出现了武术的体育健身教育理念。

一一摘编自李龙《中国武术近代“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解读》

材料三   广场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审美愉悦性和科学健身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广场舞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我国广场舞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城市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及对于生活娱乐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应运而生。

——摘编自冯盈霖等《关于国内广场舞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健身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武术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场舞蕴含的社会功能。
2023-01-06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元朝(     
A.多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B.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C.戏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D.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2022-11-16更新 | 220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A.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B.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
C.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D.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2022-08-19更新 | 225次组卷 | 50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恢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材料三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历史上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这一活跃局面称作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孟子对人性问题怎样的看法?孟子是怎样发展孔子“仁”的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2-07-0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广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普通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经历了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2-06-30更新 | 126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
2022-06-22更新 | 9490次组卷 | 72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0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