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阐明了人的自然的、不可让与的和神圣的权利,使资产阶级的妇女从中看到了争取和实现权利“平等”的希望。17918月,德康比夫人出版了题为《妇女之现状》的小册子,要求“占人类一半”的妇女享有政治权利。17919月,《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发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地反抗性别歧视、提出妇女政治权利要求的文献,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次女权运动的兴起。

——摘编自刘大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性别歧视和女权运动》

材料二   在工业化以前,英国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65.9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有283.2万人。1881年,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19世纪60年代后,随着自由主义理论的不断成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得到发展。约翰·穆勒在《妇女选举权的授予》《代议制政府》中为两性政治平等的原则辩护。工人妇女把本阶级及自身的屈从地位归咎于政治上的无权,妇女通过散发传单、组织签名、直接参加示威游行等多种方式推动宪章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的政治民主化与女权运动》

材料三   1923年,“全国妇女党”起草制定了《平等权利修正案》(简称ERA),其核心是公民的天赋人权不能以性别为借口而被否定或节略。1973年后,反ERA运动蔓延至全美,至19826月,ERA只获得35州批准,最终仍无法摆脱“夭折”命运。《平等权利修正案》将男女置于完全平等的社会地位之中,这是对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根本性颠覆,自然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而女性则是反ERA运动的主力军。传统社会性别观仍然存在于多数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固守传统性别身份的女性自然不在少数。她们坚信ERA动摇了美国社会的根基,破坏了基本的家庭和性别关系,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无穷伤害。

——摘编自王业昭《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妇女的反女权运动——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和英国女权运动的诉求,并分析两国运动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妇女运动出现的新动向并分析原因。
2 . 学贯中西的严复、梁启超,其家风传承、家庭教育,可以折射近代中国社会及思想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已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1921103日,饱受肺病折磨的严复在弥留之际,郑重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二   梁启超教育子女“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针对当时学校偏重西学的状况,梁启超注意在课外增加儿女们的国学陶养,指导他们阅读国学书籍,也请家庭教师补习国文。……梁思成说过:“我非常感谢父亲对我在国学研习方面的督促和培养,这对我后来研究建筑史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概括严复和梁启超家庭教育观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评价严复和梁启超家庭教育观的共同点。
2022-03-2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它(汉字)没有字母文字的种种便利之处,但是它所体现的简朴和终极真理却牢不可破,不受狂风暴雨和艰难时日的侵袭,保护了中国文化达四千年之久。它坚固、方正而优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

——李济(音译)《中国人类学诸问题》(转引自英国哲学家罗素《中国问题》—书)


请回答
汉字方正而优美,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缩性。请自定一个时空范围,用一个汉字概括其历史特征,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述。(说明:考生可选择中外历史上任何地区、范围,任意一个年份、年代、时代予以概括;标题示例:《“醒”——1919年的中国》。要求:汉字选用恰当,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2-03-16更新 | 289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闽东南校际2022届高三毕业班4月诊断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期。延续数百年的程朱理学走向没落,经史考据之实学思潮兴起,并且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潮。士大夫对理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和认识论等方面上。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在认识论上,顾炎武的学识是建立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通过自己的学识与实践正确论证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之后,特别是17世纪,西方传教士在深入世界各地传播基督敏思想的同时,也把西方各地的信息资料带回了欧洲,使西方人了解到不仅欧洲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地球上其他民族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和种种神学,以此为开端的科学革命乃至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拓宽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伏尔泰提出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史观,从而把人类精神的进步放在了应有的位置。伏尔泰的史学观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儿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唯理主义。伏尔泰举起理性主义大旗,并使理性主义成为他的文化史观萌生的哲学基础。此外,在《风俗论》中,伏尔泰进一步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勾勒了作为整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图景。

——摘编自刘明《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管窥-以《路易十四时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和伏尔泰史学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炎武和伏尔泰对史学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22-04-23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约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

2022年春晚的舞蹈剧《只此青绿》把《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只此青绿》牢牢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文博、舞蹈、音乐、文学和非遗传承中探寻和提炼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精髓。它不只用纯艺术的方式舞绘千里江山,还在建党百年之际完美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意蕴,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央视2022年春晚《只此青绿》舞蹈剧(片段)

-----摘编自马季戈《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及人民网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一类中国传统文化(或一个作品),先简要介绍该传统文化(或作品)再阐述其现代价值。(要求:选取的传统文化或作品明确、介绍抓住要旨、现代价值阐述合理并有理论升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3-08更新 | 382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830年至930年,在巴格达的“智慧宫”中,一大批翻译家、学者在吸收波斯、中国等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长期收集和保存的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其中包括哲学著作、天文学著作、医学著作、音乐著作等。这就是阿拉伯历史上有名的“百年翻译运动”。公元1000年后,欧洲的学者们将这些阿拉伯文的文献以及相关的研究著述译成拉丁文,传播到欧洲各国。“百年翻译运动”取得的思想文化成就对欧洲进入崭新的近代文明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贡献。

——摘编自滕文生《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通过大量材料   具体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支柱蒸汽机、焦炭冶铁技术以及纺织机械等同中国宋朝及之前所创造积累的工业技术成就的渊源关系。他认为英国人并不是天资特别聪慧的发明家,他们的能力更多体现在他们能够吸收、改造中国早期的技术思想和发明。他还说:如果没有中国的早期发明,就不可能有英国的改进。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些贡献,英国很可能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游离于同样落后的欧洲大陆的边缘。

——摘编自约翰·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年翻译运动”对欧洲文明进程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功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科技发明(件数)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公元1-400452862%1738%
公元401-1000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673857%29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县,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学家创作了众多传世经典,传承了儒家思想,其中包括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有学者为《春秋繁露》撰写推介词:

《春秋繁露》是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的代表作,记录了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儒学思想体系,阐述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内容,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四书章句集注》写一段推介词,并概括儒家思想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2022-03-04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京师大学堂的置废颇为曲折。甲午战争后,改革求变呼声起,光绪帝下旨兴建京师大学堂,工部尚书孙家鼐负责筹备工作。1898927日,“在孙家鼐上奏筹备方案之后,光绪帝面见各军机大臣,对此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大学堂筹备被搁置”。1898126日,上谕今“各直省添置学堂,实力举办”,“着由户部筹定的欺,按年拨给京师大学堂,以崇体割”。12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

189956日,因御史参奏京师大学堂“靡费过甚,请饬归并删除”,清廷要求孙家鼐对其整顿。717日,上谕批准孙家鼐因病续假,由吏部左侍郎、大学堂总教习许景澄“暂行管理”大学堂事务。1900420日,许景澄上奏,称大学堂开办以来,图书、仪器购置费用在常年经费动支,未动用20万两开办经费,呈请缴还此款。适逢“庚子事变”,他再次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并说:“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79日,该折获准。

1901914日,清廷颁布兴学上谕:“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1902110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复办。

——摘编自蒋宝麟《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曲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识之士对待“西学”和“中学”态度转变的历程。
2021-12-27更新 | 3440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材料三   以法、儒为理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模式,主要有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组成。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3)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设的具体内容。

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其他领域制度创设的史实。

(4)中国古代就有重农的传统,统治者为保障粮食生产提出了各种措施。请完成下表。
保障粮食生产的措施历史事例
减轻负担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
水利设施
土地政策
保障农时

2022-02-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线上跟踪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