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率先进入近代化过程的国家非英国莫属。1516世纪伴随着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海洋成为通向世界的海洋,东西半球开始互相连接,漫长的全球一体化肇始于斯。16世纪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切断了英国与罗马教廷的从属关系,60年代传入的清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追求财富、谋利的愿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资本的积累,为社会的定势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砝码。17世纪中期,政治领域的大变动凸显,矗立数百年的封建制度轰然倒塌。新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登上政治前台,分享政治权力,参与国家管理。18世纪六七十年代,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革命在英国开端。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初步建立了以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业为支柱的全新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成为工业国。这一根本变化奠定了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物质基础,近代化初步实现。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中国人对近代化的追求,到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这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并模仿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开办新式企业。继洋务运动之后而兴起的近代化运动是戊戌维新运动。这次运动提出了“兴民权”、“开制度局”、“君民共主”的政治主张。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进入了新阶段,虽然辛亥革命并未真正实现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但是它使中国在资本主义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1915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使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后,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更使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新的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模式与资本主义模式交替,并逐渐取代资本主义模式的过程。

-----摘编自虞和平《试论中国近代化的概念涵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化的基本历程并分析英国率先步入近代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近代化历程相比中国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及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化”这一重要历史概念做出科学解释。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钱”是对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三位著名科学家的美誉。钱学森生于191112月,于195510月历经艰辛回到祖国。钱伟长生于191210月,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钱三强生于191310月,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小居里夫妇的高徒,在法国留学时就靠近党组织。1956年春天,“三钱”都被委任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重要成员。科学规划委员会是应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精神而生,任务是制定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钱学森是规划委员会综合组组长,钱伟长是综合组主要成员。钱三强当时正带领“热工实习团”在苏联学习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技术。“三钱”的1956年,是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的一年。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十年”也由此开启。

——摘编自黄庆桥《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最是春风得意的195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钱”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黄金十年”的原因。
2022-03-05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强调世间万物各自都有各自的特性,这是上天赋予的,不能强求使之统一。他从一物各具一乾元,人人各正一乾元出发,肯定人的独立人格,“然则人人各正一乾之元也,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也。乃以统天者归之乾,时乘御天者归之圣,而自甘与庶物同腐焉,不亦伤乎!万国保合有是乾元之德也,何尝一日不威宁也。乃以乾为天,以万为物,以圣人能宁万国,以万国必威宁于圣人,不益伤乎!”

——摘编自赵频《李贽启蒙思想研究》

材料二   黄宗羲清醒地意识到,专制制度的本质是特权人治。他明确指出,君主专制下的社会,由于公私不分,权利义务不平,因而没有公法可言。其所谓的“法”,只不过是维护特权阶层利益的工具而已。因此,他反对“一家之法”,主张“天下之法”,并提出了“治法先于治人”“公天下是非于学校”“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等一系列具有启蒙意义的新理念。

——摘编自郭淑新汤小宾《论黄宗羲“启蒙”理念中的“敬畏”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两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对儒学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熙宁年间,王安石改 差役法为募役法,按户等征收所需费用,由州县募人充役。司马光上奏痛陈其害:“上户今则年年出钱,无有休息,或有所出钱,数多于往日者。下户原不充役,今来一例免役钱,驱迫贫民,剥肤椎髓,家产既尽,流移无归,弱者转死沟壑,强者聚为盗贼....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使之充役,无宗族田产之累,作公人则悠为蠢伪,曲法受赃,主守官物则侵欺盗用,一旦事发则掣家亡去。’

——据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二     今因其 固有之义务而修明之,易征徭之性质为赋税之性质,视前非有所增也,此免役钱所以为衷乎理也。而其征收之也,以财产之高下列为等第,富者所征较重,贫者所征愈微,其尤贫者,则尽豁免之,此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王安石)不惮得罪于巨室,而毅然课彼辈以助役钱,此欧洲诸国流亿万人之血乃得之者,而公纡筹于庙堂,顷刻而指挥若定也。

——梁启超《王荆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司马光、梁启超对募役法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为王安石作传并予以盛赞的原因。
2022-03-16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时代,看到了民众生活的困苦,于是他继承周公等人的思想,发展并形成了比较完善和丰富的民本思想。孔子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首先是“富民”,孔子主张“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认为民富则安,民贫则乱,满足人民合理的物质需要是人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其次是“宽民”,孔子主张轻徭薄赋,反对滥用民力;再次是“教民”,提倡“有教无类”,主张统治者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以期“齐之以礼”。孔子民本思想旨在通过对君主和官吏道德人格的塑造来限制和约束君主和官吏的行为,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民为本理念有着天壤之别。

——摘编自张玉梅《孔子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民本思想与现代以民为本理念的不同,并谈谈你对民本思想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易·系辞上》曰"天垂象,见吉凶",所以"自古有国家者,未有不致谨于斯者也"。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敬授民时",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封建国家利益的考虑。天文学家们在密切观察种种天象变化的同时,又密切注视着年成的丰歉、灾疫的起落、社会的治乱以及人世的沉浮。连续、丰富的天象记录,只是探寻天人之间联系奥秘的资料。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958517日,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造卫星"的宏伟设想。同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二五科学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中指出;"发射人造卫星,将使尖端科学技术装备加速前进,开辟新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领域。"19655月,周恩来强调只要"651"工程(人造卫星研制发射)需要的,全国的人、财、物,不管是哪个地方、哪个单位的,一律放行,全面绿灯。

——摘编自郭兆炜《东方红一号∶开天辟地启新元》

材料三   199911月到200212月,我国先后四次成功发射"神舟"系列无人飞船。2003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行获得成功。2007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我国独立地全面掌握了绕月飞行技术,进入了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天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航天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一部中西文化全面交锋、对抗、排拒、吸取、融合的历史,一部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深入、全面的历史。梁启超在1923年就概括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他认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一一“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一一“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一一“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而第三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思想成果。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也纷纷涌入中国,通过反复比较、分析鉴定,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成功。

——摘编自郝振君《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是西欧从传统迈向近代社会时期的思想巨人,他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有别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法,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归纳法”的第一步。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他指出“所谓知识在于实践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效用,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亨利.沃登爵士称他为现代“科学之光”。

——摘编自丁立群等《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

材料二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代表。梁启超对顾炎武的治学方法推崇备致,认为“贵创”“博证”“致用”是顾炎武学术研究究方法的精华。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将“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顾炎式做学问反对玄学、理学之清谈,主张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的学间,引古著今,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己形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学以致用、“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济世情怀”。

——摘编自威福康《论颐炎武治学方法的儒家精神与哲学意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学术思思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不同的历史价值
9 . 禾下乘凉梦——《典籍里的中国》徐光启与袁隆平跨越时空的对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年),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在其多方面的贡献中,有关农学成就最大。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汇集在其集几十年心血结晶的农学著作《农政全书》中。《农政全书》共60卷,分12部分,凡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和技术知识等,应有尽有。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验,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己亲身实验的成果。尤为突出的是,《农政全书》中还融合了部分外来的农业知识,如《水利部》编进了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投合译的《泰西水法》,专门介绍17世纪初西方水力学原理和新式提水工具。该书还反映了徐光启重视实践及人定胜天的思想。他批判了以往保守的“风土论”,认为只要钻研耕作技术,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就能打破风土界限,北方可以种水稻,薄地可种棉花。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   袁隆平(19302021年),江西德安人。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源自他想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袁隆平不怕辛苦、淡泊名利,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自主创新之路。袁隆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业科学人才,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他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改编自周勉、袁汝婷《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
2022-03-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 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外启蒙思想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影响有何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