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外启蒙思想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影响有何不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1915年起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在日留学期间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渐了解、熟悉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使他进一步认识到“不进行制度的根本变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劳无益的”。19202月,在浙江义乌的一间柴房里,他根据日文版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翻译《共产党宣言》,于4月下旬完成译稿。

《共产党宣言》出版后,立即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反响极为强烈,初版印了千余本很快销售一空。此后,《共产党宣言》经过多次重印,到19265月已经是第17版了。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深刻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到了1920年的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或者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其中就有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从此以后,这本中文版全译本的《共产党宣言》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摘编自梁凉《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望道能够翻译《共产党宣言》并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出身贫寒,例如颜回,《论语·雍也》记载说颜回居住在“陋巷”,只靠一碗饭、一瓢水维持生活;又比如仲弓,他的父亲很贫困,家里连一小块地也没有;另外还有子路等人也都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但孔子并没有因此而拒绝收他们为弟子。

——摘编自陈顺珍《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汉武帝兴办官学,但并未使私学停止,相反,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发展。许多硕学名儒,在未从政或任博士之前,一直从事私人教学,还有一些已经为官者仍然从事收徒教学之事。汉代私人教学从形式上分为“蒙学”或“精舍”(或称精庐)两种。蒙学即童蒙的地方,也就是启蒙教育。精舍是私人专门建立的教学基地,由当时的经师大儒创办,这种私学兴起于西汉,到东汉时特别兴盛,其普及程度在古代史上空前。精舍的学生都比较多,少则百十人,多则千人以上。

——摘编自曹新洲《汉代社会教育》

材料三   书院教育与理学传播的结合,是在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实现的,为了“能使学者视效而信从”,成为儒学发展的关键,因而理学自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师道,重视通过教育讲学在民间传道。而书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倡导的自由讲学,为朱熹、吕祖谦等人的学术辩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南宋时期书院重视道德完善与人格教育,理学家制定了书院学规,如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强调求学的目的在于正已、修身,而非追求功名利禄。理学家的“弘教化”和“广设庠序之教”,使人才“继踵而出”,更重要的是可以“正以民心”,以达太平盛世之目的,于是官府大力支持书院建设,并逐渐将其纳入官办学校系统。

——摘编自王晓龙《宋代书院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私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与书院教育的关系。
4 .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肇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二   明末清初黄宗羲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孟子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社会与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2-01-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南师附中、十七中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国图志》超越了当时多数中国人视野所能触及的地域,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书中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是近代国人谈世界史时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式的“开山之作”。《海国图志》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迫使人们思考西方何以强大而中国何以落后。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魏源编撰的范围由地理和历史逐步扩展到工商业,并由风土人情扩展到经济、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介绍。

——摘编自徐其成《〈海国图志〉对于促进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功用》

材料二   1908年,清政府拉开预备立宪序幕,梁启超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期望,并撰写《责任内阁释义》介绍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以供清廷借鉴。但是“皇族内阁”的产生,让其黄粱梦碎。武昌起义爆发后,他顺应时势发表《新中国建设问题》,提出了“虚君共和”,君主立宪被重新包装。革命派主张共和,对梁启超说法不置可否,而此时袁世凯态度又暧昧不明,梁启超算是孤军奋战。在形势逼迫下,他最终放弃了这一主张,拾起曾一度否定的民主共和制,完成了最后一次戏剧性的思想转变。至此,梁启超政治立场的纠结基本走到了终点。

——摘编自李泽鹏《梁启超思想巨变——戊戌变法后政治立场的诸多徘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撰写《海国图志》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朗克(18581947)十分具有音乐天赋,曾为多首歌曲作曲,但他在大学选择专业时,决定学习物理。他的物理老师曾劝他不要学习物理,认为"这门科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这也是当时许多物理学家所坚持的观点,但普朗克说∶"我只希望理解已经存在的物理学基础,或许能将其加深。"普朗克中年以后家庭遇到了不幸,1909年,妻子去世,后来大儿子死于凡尔登战役,二儿子因参与暗杀希特勒未遂而被纳粹杀害,然而普朗克仍以顽强的毅力潜心研究物理学。他发现了普朗克辐射定律,提出能量子假设,为量子理论奠基,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纳粹政权统治下,他反对种族灭绝政策,并坚持留在德国尽力保护各国科学家。

——摘编自冯士超《世界科技发展史话》

材料二   邓稼先(19241986)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便投身到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他认为只有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本领才能报效祖国,于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学习,由于学习成绩突出,一年多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被称为"娃娃博士"。美国政府打算用优越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留住他,但被邓稼先婉言谢绝了,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回到祖国,并隐姓埋名,在茫茫戈壁数年如一日从事核武器研究,他的团队攻坚克难、费尽心血,使新中国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氢弹,被授予"两弹元勋"。

——摘编自杨振宁《邓稼先》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普朗克和邓稼先科技研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普朗克和邓稼先科技成就的影响。
21-22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C.注重自然和伦理关系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2022-01-05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率先进入近代化过程的国家非英国莫属。1516世纪伴随着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海洋成为通向世界的海洋,东西半球开始互相连接,漫长的全球一体化肇始于斯。16世纪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切断了英国与罗马教廷的从属关系,60年代传入的清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追求财富、谋利的愿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资本的积累,为社会的定势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砝码。17世纪中期,政治领域的大变动凸显,矗立数百年的封建制度轰然倒塌。新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登上政治前台,分享政治权力,参与国家管理。18世纪六七十年代,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革命在英国开端。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初步建立了以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业为支柱的全新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成为工业国。这一根本变化奠定了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物质基础,近代化初步实现。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中国人对近代化的追求,到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这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并模仿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开办新式企业。继洋务运动之后而兴起的近代化运动是戊戌维新运动。这次运动提出了“兴民权”、“开制度局”、“君民共主”的政治主张。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进入了新阶段,虽然辛亥革命并未真正实现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但是它使中国在资本主义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1915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使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后,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更使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新的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模式与资本主义模式交替,并逐渐取代资本主义模式的过程。

-----摘编自虞和平《试论中国近代化的概念涵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化的基本历程并分析英国率先步入近代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近代化历程相比中国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及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化”这一重要历史概念做出科学解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钱”是对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三位著名科学家的美誉。钱学森生于191112月,于195510月历经艰辛回到祖国。钱伟长生于191210月,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钱三强生于191310月,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小居里夫妇的高徒,在法国留学时就靠近党组织。1956年春天,“三钱”都被委任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重要成员。科学规划委员会是应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精神而生,任务是制定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钱学森是规划委员会综合组组长,钱伟长是综合组主要成员。钱三强当时正带领“热工实习团”在苏联学习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技术。“三钱”的1956年,是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的一年。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十年”也由此开启。

——摘编自黄庆桥《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最是春风得意的195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钱”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黄金十年”的原因。
2022-03-05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发出了外抗强权、内求变革的呼声。他们揭露封建“衰世”的腐朽,质疑儒家经典、科举取士的现实价值;首倡学习西方科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改革社会,抵御外侮,提倡学习“西学”,提出了新的人才标准:掌握西语,了解西技。这是中国近代人才观变革的开端。

——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根据新的人才标准,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具体见下表

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简表

类别年代学堂名称地点创办人
外语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奕䜣
1863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李鸿章
军事学堂1887广州陆师学堂广州张之洞
1890南洋水师学堂南京曾国荃
技术学堂1867福州船政学堂福州左宗棠
1887台湾西学堂台湾刘铭传

——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教师总数由899.4万人增加到1036.7万人,高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60.4万人,科技人员总数1978年435.68万人,到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 1759.7万。图书馆由1218个增加到 2558个,县级文化馆由2748个增加为2900个;1979—1998年获国家发明奖290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297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1992年的26651.9亿元。

——摘编自罗洪铁等《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洋务运动时期人才标准提出的背景,概括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人才建设的历史启示。
2022-01-19更新 | 51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