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于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适合,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孟子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于量出了中国的短处。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武力的较量和竞争。曹被看作是朦胧一团的泰西,如今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是舰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这种压力目赌身受,终身不能释怀。尽管他曾相信,禁止茶叶、大黄的出口即可治西人(断绝对英贸易,即可阻断英国财源而使其亡国),但战争的权威性,迫使他重新认识对手。于是,他在广东竭力主张买炮、买舰,同时翻译外国人所办刊物。后来,他把在广东搜集的资料给了魏源。魏源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他(林则徐)能临危受命,“原知此役赴汤蹈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计”,毅然赴广州领导禁烟。……1841年,被解职的林则徐在得知浙江沿海的败局后,开始深刻检讨以往的作战指导方针,并提出了“船炮水军”的建议。这一设想,是对其先前“以守为战”方针的否定,这显示其探索新知的努力,以及林则徐思想的进步。

——根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林庆元《学习和发扬林则徐精神》、茅海建《林则徐对“夷情”的探访及认识》组编

(l)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林则徐“拿起西方这把尺子量出了中国的短处”的涵义。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以多维视角评价林则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汉初的官僚基本上来源于世袭、捐资及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官僚结构的混乱和素质的低下。因此,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他不仅把太学看作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批准丞相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为博士设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是中央官学——太学正式成立的标志。太学的学习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太学学生学习一年,精通一经就可以入仕的规定,使得政府直接控制了受教育者的政治前途,并就此确立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两千年不变的性质——培养国家后备官僚。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的不同之处,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2017-02-17更新 | 276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