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的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古典时代的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不过,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原因似乎在于,只是在西方,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提出了挑战……近代初期,西欧的商业和工业有了迅速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上的进步,后者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科学革命甚至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方法而不断地稳步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宝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领发给个人,18%领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围家领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三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活动都将可以在同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互联网的非中心思想更加契合现代民主思想,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互联网使地球村成为真正的现实……网民们通常以有目的寻找始,以无目的的漫游终。这就使人类面临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生活的意义被虚无化、真空化……早有思想家说过,或器的进步使人的道德下降,坐在电脑前士兵发射一枚导弹,与他们平时在网上进行战争游戏,从感觉上讲毫无区别。

电脑和网络时代带给人类更大的问题是人对机器的过分依赖性。人类通过工具的使用解放了自己的手脚,获得了自由,但久而久之产生的对工具的依赖性,却使刚刚获得的自由又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这就是黑格尔曾经说过的主奴辩证法在起作用了。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使近代科学得以不断稳步发展的研究方法。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世纪晚期以来的相关史实,围绕“科技与人类文明”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思维导图,包含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蕴含了众多的逻辑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阐述其历史事件的逻辑联系。(要求:论题明确,逻辑联系的表述准确、全面)
2021-08-21更新 | 372次组卷 | 3卷引用:题型04示意图自拟论题类-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3 . 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线索和话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百年之中,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终极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吸取、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综合百年历史,可以清楚的发现,西学东渐是围绕以下几儿个主题展开的:第一是了解世界,第二是求强求富,第三是救亡图存,第四是民主革命,第五是科学启蒙。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西学东渐的一个或多个时代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科研组织与技术进步]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二   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大科学”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1-10-07更新 | 3296次组卷 | 3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治和德治都是实现人治的工具和手段,以维护君权为目标。但儒家德治的保守性适应不了当时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而法治思想完全忽视并否定道德价值的内心自觉作用,只有儒法融合发展,才能克服彼此缺陷。秦亡后,汉朝统治者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经过汉初的无为而治的过渡,德治与法治在汉武帝时期走上了融合发展的道路。在汉武帝的支持下,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自此,封建统治者把德法并用,德主刑辅作为治国的策略,礼法文明开始取代礼乐文明占主导地位。

——摘编自王欣《先秦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礼法结合的理念与制度成果深刻影响到了东亚儒家文化圈内各个国家的法制文明建设。儒家纳礼入律,借助礼义道德的力量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但封建法律的立法指导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对封建等级秩序的维护,在其禁锢下,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法治观念难以成形……时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正是传统礼法治国思想在当代的表现形式。礼法结合的治国方略并不因为传统而过时,关键在于要与世推移,以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自杨鹏程《礼法结合: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基本线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治法治融合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2)据材料二,概括“礼法结合”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礼法结合的治国方略”中"礼”、“法”的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6 . 某学者在19世纪末提出:“博矣哉,《春秋》张三世之义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由恶而进于善……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这一言论旨在(  )
A.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公理B.揭示世界文明史的线索
C.说明“君政”与“民政”相互依存的道理D.借进化论和儒家思想表达政治改良的愿望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心中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石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著《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西方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2018-02-23更新 | 348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爱因斯坦指出:“伽利略的发现告诉我们,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因为它们有时会引到错误的线索上去。”这说明科学研究应
A.重视细致观察
B.重视实验证实
C.立足社会实践
D.重视理论构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