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近日,我市某中学的历史研学小组开展了一次"感受北魏魅力共创文明大同”的北魏历史资料收集活动,他们收集了相关史料并展示如下。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迁都后,(孝文帝)大力推行族际婚姻,借此来增强鲜卑与汉族之间的联系,促进鲜卑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继而博得汉人的支持与效忠,孝文帝自身"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联,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并且他还为其五个弟弟分别指婚迎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等高门之女,并宣布"前者所纳,可为妾媵”。

——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跟鲜卑的文化变迁》

材料二   云冈第二期石窟建于文成帝死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465494)o……孝文帝太和十年(公元486年)的服制改革与云冈石窟造像关系密切。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南方地区在魏晋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将佛教与神仙思想结合,形成了始于顾恺之、戴逵,终于陆探微"秀骨清像”一派的画风。这种新形象、新画派随着南北方的交流与太和改革中大力吸收南朝文化,使一种面相清瘦、褒衣博带、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在云冈石窟太和年间的造像上初见端倪。因此中期的飞天从形象到服饰都渗有汉民族文化典型的"秀骨清像"因素。如第6窟中心塔柱北壁下层龛楣内的飞天,高发髻飞天与逆发型飞天相间分布,前者不露足,后者露足;前者体态清秀飘逸,后者健硕豪放。

——李南芹《由北魏历史看飞天形象演化——以云冈飞天的演变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在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说明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B.西晋各民族间关系十分融洽
C.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D.少数民族已完全被汉族同化
3 . 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武帝下令郡国铸五铢钱,中央与地方分享铸币权,而且重如其文,币面价值与实际质量相符。法令规定五铢钱“周廓其质,令不可磨取熔”,防止盗铸。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为避免伪钱泛滥影响国家的税赋收入,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因为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非赤侧不得行”。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悉令郡国毋铸钱”,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规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只能由中央政府下属机构,即水衡都尉属下的钟官、均输、辨铜三官铸造货币。据《盐铁论》记载,“币数易而民益疑,于是废天下诸钱”,强制推行三官钱;而且武帝将铸币的铜材由中央统制起来,提高铸造工艺的难度,“民之盗铸益少,计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之”,因而基本防止了盗铸。

——摘编自《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措施并说明其社会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