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加上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大为伍万圆),而且单位价值较低,以及纸张质量较差等问题,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3月1日发行新币(第二套人民币),共有主辅币11种面额,13个品种,16种版别。每种券别版面都印有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文字行名、面额以及年份。这套人民币强调设计主题的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其主色调分档配色、冷暖色协调和谐,合理使用了红、蓝、绿、墨等七种颜色,且充分考虑了油墨的耐酸、耐碱、耐晒、耐磨等物化性能。票面上下花边和背面左右花答对称,一改过去中国传统纸币呆板的四边框设计形式,票幅尺寸按面额采取了分档次长宽递增式。票券采用由苏联供应的专用钞纸和我国新研制的钞纸,纸质精良、耐磨,且均有满版水印或固定水印,大大提高了防伪性能。汉字行名、面额以及年号字体为“张黑土碑体”,结构精湛,庄重大方。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杨家骆《中华币制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1955年发行的新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1955年币制改革的意义。
2019-05-02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19届高三4月份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过二百多年发展,今天的西方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监察经验并建立了完善的行政监察制度。作为世界上最早设立专职行政监察机构的瑞典,其行政监察机构就彻底摆脱了对监察对象的依附关系,地位相当超然、独立。新加坡的监察体系中,既有预防性立法,如《公务员法》《公务员行为准则》《公务员纪律条例》《财产申报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又有惩治性法规,如《公务员惩戒规则》。法国政府制定的公务员《道义法规》,对公务员的道德行为标准也作了具体规定。加拿大的《知情权法》,规定一切政务信息除涉及国家安全、他人隐私外,都应向公民公开。美国联邦刑法典规定,任何政府官员如果收受的财物价值超过7000美元,就要处以相当于其收受财物价值3倍的罚金,或者判15年以下的监禁,或者取消其政府官员的资格。

——摘编自樊曼莉《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
2019-02-02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4月3日 《每日一题》选修-世界史上的改革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初年以铜钱为法定货币,与历代钱兼行。而铸铜币缺乏铜料,政府责令民间出铜,搞得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另一方面,铸钱笨重,价值低廉,对远程贸易不利。洪武八年,“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令民间通行”,同时,“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从而建立全国统一的钞法,实行以宝钞为主,钞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至洪武二十七年八月,“诏禁用铜钱”,自此,宝钞成为唯一流通货币。但“大明宝钞”从未建立准备金制度,其印制、发行、流通使用完全倚赖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强制性执行,因此,属于不可兑换纸币。明政府把超发纸币当作了弥补财政亏空的手段并加以滥用,致使纸币恶性膨胀,最终导致宝钞制度崩坏。

——摘编自陈昆《财政压力、货币超发与明代宝钞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推行宝钞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初宝钞制度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析。

2018-04-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02(新课标Ⅰ卷)-历史

4 . 材料解析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材料三: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农民不仅担负着沉重的劳役地租,而且也丧失了大部分的人身自由。……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农民状况进一步恶化。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手中抽丁当兵,而且还让他们负担人头税。……在17世纪,当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新月异的时候,俄国资本主义几乎还没有出世。

材料四: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然而复新并不仅仅要求改变道德观念,祖国要求行动起来。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选)

材料五:新华社广州2013年12月1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采取多种措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践行了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

(2)戊戌变法是近代化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在哪方面进行了探索?它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3)从颁布法令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解放,此举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4)为复新美国经济,避免法西斯化,罗斯福率领美国行动起来了,该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中国人民以勇气和智慧创办了经济特区,它的创办有何意义?我国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6)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2018-02-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
5 . “甲午战争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为历史作了不合理的注脚。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被后人所否定,而‘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为史家美谈。”这告诉我们
A.历史结论必须看重结果
B.历史评价基于价值立场
C.历史事件总是相互联系
D.历史过程往往难以还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可以同上帝直接沟通。某班同学对这一观点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有以下几点认识,明显不正确的是
A.路德的主张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B.路德的主张否定了教会的中介作用
C.路德的主张会导致思想的混乱
D.路德的主张肯定了人文主义的价值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教廷实行以教皇为首的封建中央集权制,教皇有权制定、修改法律,决定教区的划分;教皇还通过教职任命建立了封建教阶等级制,遍布欧洲各国的大小教区,实际是听命于教皇的封建行政区;教廷拥有法庭、监狱,可以更改国家法的判决,同时也不断粗暴干涉各国的内政。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罗马的教廷及其教会更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因而也是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至少拥有欧洲土地的三分之一,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教会土地上的农民不但要受名目众多的赋税徭役的剥削,而且还受到什一税和高利贷的盘剥。教会神学思想更是封建统治思想的主体,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格局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 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据《旧制度与大革命》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
2017-11-22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1 第1单元 第5课 欧洲的宗教改革 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地位。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从征税与货物价值之间的比率来看,1929年之前大约为4%,1930年上升为10%,1931—1932年为15%,1933年为20%,1934-1937年则上升为25%。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3000万银元上升到1931年的33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友右。

——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

材料二   为服务于政府开支和保护动稚工业,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极力主张高关税,这一政策得到长期推行。1930年《斯穆特——霍利法》将保护主义发展到极端:将应税品的平均关税率提高到55.3%,美国政府收到了34个国家的正式抗议。1932年罗斯福上台,为自由贸易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经过贸易自由主义者与保护主义者的激烈较量,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出台,美国在关税的谈判、关税水平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该法授权总统与外国进行双边关税减让谈判时,可将关税升高或者降低到50%,且通过谈判,关税可以不断地降低。这就改变了美国关税具有不可谈判性的单边主义特点,导致了关税的大幅度降低。二战结束后,他们向全世界推广美国的自由贸易主张,最后导致1947年《关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摘编自孙天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轨透变迁研究(1776-194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变化与中国关税改革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美国关税政策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商业气息的浓厚,表明这一时期的商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真宗时期,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是由商业信用关系孕育出来的纸质货币。宋仁宗时期,政府从商人那里收回了发行纸币的权利,在益州设立“交子务”(按:“务”是机构名称),负责印刷、发行交子。这种政府发行的纸币,面额固定,盖有官印;用户以现钱换取纸币时,要把商业字号登记在册,兑现时按字号销账,以防伪造,随着这种纸币的流通范围日益扩大,中央政府在首都开封设置交子务,负责面向全国的发行事宜。南宋时,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有四川的钱引、湖广的会子、两淮的交子、东南的会子。所谓“会子”,原先叫做“便钱会子”,“便钱”即汇兑,“便钱会子”就是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大约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兼有流通职能的纸币。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币制改革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纸币最早在宋朝出现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使小家庭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并且用加倍征收赋税的办法强制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这就使人口众多的大家庭难以存在,使小家族家庭制度为国家法律所确认。这一变法,宣告了秦国的宗法大家族制度的终结,过去那种“不足则资之宗(缺钱花就找宗族要)”的吃大锅饭和养懒汉的宗族制度不复存在了。后来秦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国家,秦法普及天下,从此,小家庭的家庭制度在全国确立。由于这种家庭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家庭人口少,关系亲密,也没人吃闲饭,齐心协力地兴家立业,于是就世世代代地沿袭了下来,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也就是说,不再依靠法律的强制,人民就自愿地实行这种家庭制度了。

——摘编自王玉波《中国家庭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二在早期的农业社会,美国家庭模式多为扩大型的家庭,一户人家有七八口甚至十几口人都是较为普遍的。这种家庭模式满足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工业革命发生后,社会分工进一步专业化,为了适应当时市场的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庭,到较远的地方去工作,以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这样的人口流动对于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个人对于家庭的依赖随之减弱。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社会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生育率开始下降,家庭人口在减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在工业革命前的农业社会中,农业生产基本上进入都是一家一户的进行。众多的家庭手工作坊就像今天的工厂一样进行生产。但是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人们大多从事手工业,商品生产等市场经济活动,美国的家庭不再具有男耕女织的特点。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美国家庭生产职能逐渐消失。

——摘编自刑瑞《论工业革命对美国家庭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家庭“变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家庭变化的原因。

2017-06-0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届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