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7-17更新 | 727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右侧的图示表明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如果把19世纪末的美国称为“民主的工业国家”,德国称为“权威的工业国家”,那么同时期的“民主的前工业化国家”对应的是(     
A.法国B.英国C.中国D.俄国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Ⅰ

材料二“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1)根据材料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三国鼎立形势图”“淝水之战形势图”“魏晋南北朝人口迁徙示意图”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历史图片,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判断,学生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C.开放与革新的时代D.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某老师在讲解《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时使用的示意图,据此可知,其反映的是

A.吴起变法
B.李悝变法
C.管仲改革
D.商鞅变法
6 . 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

材料三: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结合地理、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分析北魏孝文帝为何选择洛阳为新都? 其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