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0年的《加拿大国防法》及其修正案奠定了加拿大军事司法制度的法律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指挥官的军事司法权力过大,军事司法往往成为他们管理部队的工具;由于缺乏独立性和透明度,军事司法公正难以保障。特别是1982年《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颁布后,军事司法制度与宪章精神显现出明显脱节之处。尽管当局不断地完善军事司法制度,但那些改革总是零星的、局部的。到90年代中期,军事司法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国家司法的现代化进程,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

1998年10月加拿大国会批准并颁布新《国防法》,进行了军事司法改革。

原军事司法活动中主要角色混乱、职责不清,影响了军事司法的功能和公正形象。新法规定国防部长对军事司法活动的宏观监督职责:接受军法署长有关军事司法管理的年度报告、军事检察局长任免权和军事律师局主任之任免权,取消了国防部长指派即决审判的高级指挥官、召集军事法庭、批准对军官的除名或可耻出名、对拘留和监禁的缓刑等司法裁决权。

指挥官在案件调查、提起控诉过程中过大的自由裁量权,造成了案件调查、起诉缺乏透明度,随意性较大。新法限制指挥官案件调查权,废除其控告的撤销权;新设立独立于指挥序列的国家军事调查局,负责调查严重或敏感性案件;在得出调查结论并与军事检察官协商后,调查官员有权提出初步指控,并将该指控交由指挥官处置;指挥官应就该指控征求军队律师的处置意见,若自己无正当的书面反对理由,须按律师的意见分流处置,或即决审判、或交由军事法庭审理。

原国防法的羁押审查程序是:负责羁押的人员必须在羁押后48小时内向审查军官提交报告,由指挥军官审查:羁押8天后仍未接受审判者,每隔8天由指挥官提交军事法庭审查一次;羁押28天后由国防部长审查;羁押90天后,由国防部长再次审查。新法改革分离了羁押权和审查权,完善了羁押审查程序。具体为:

(1)初步审查。负责羁押的人员必须在羁押后48小时内向审查军官提交报告,由审查军官对羁押进行初步审查;

(2)再次审查。如果在被羁押人被逮捕后的72小时内仍未对其提出指控,羁押审查军官应当对未指控的原因进行认定,并对继续羁押被羁押人的必要性进行重新审查;

(3)军事法官审查。未作出释放指示的羁押审查军官,应当尽快将该人送交军事法官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对该人继续进行羁。

——摘编自吴新元《加拿大军事司法改革述评》

(1)依据所给材料,分析加拿大进行军事司法改革的背景。

(2)依据所给材料,概括加拿大军事司法改革的措施,并合理推测其影响。

2018-05-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   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而且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削,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同时,豪商大贾们利用汉初以来“开山泽之禁”的政策,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生产部门。面对严峻的情势,汉武帝决心进行财政经济改革,从公元前120年起,重用“兴利之臣”,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这其中尤以桑弘羊最受信任。他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经济财政的措施,主要有:征收财产税,即算缗告缗;扩大公田数量,出租给农民并收税;屯边移民,将民众迁往汉帝国新占领的土地上耕种,这个措施极有助于安置流民、降低军费;推行五铢钱,打击私铸行为;盐铁收归官营等。后来,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市易法就是脱胎于桑弘羊设置的均输、平准,历代以来实行的专卖政策也是出自他的盐铁官营之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主持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的财政经济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顺治八年(1651),十四岁的顺治帝福临亲政,此后的十年亲政中,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削夺和清除了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两摄政王等大臣的权势,实施集权制。在用人方面,顺治一改多尔衮时期对汉官猜疑、压制的态度,十分注意笼络和依靠汉官。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是顺治亲政后采取的又一重大措施。此外,顺治又命兵部整顿驿政,以保障驿路畅通;推行恤刑条例,以体恤百姓,始行武举殿试,以选拔文武全才;制定行军律例,以整顿军纪等等。以上改革措施的制定与推行,充分体现了顺治的政治才干,使他成为清朝开国时期一位刻意求治、颇有作为的年轻皇帝。

——摘编自《中国历史纪事顺治八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顺治帝新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顺治帝的改革。
4 .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服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 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直至清代,中国这个“衣冠之国”的服饰表现出以款式、色彩、面料等的不同体现不同等级身份的特色。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编自《中国服饰鉴赏》

材料二 礼乐制度较西周其它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化。《周礼》规定了周王和贵族在各种场合的服饰要求,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周礼》中关于服饰的规定,紧紧围绕了周人的治国思想,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且这种变化是双向的。一方面,汉族发现胡服短小紧身、便于活动。南方出现的新服饰之一是裤,即上身穿齐膝长衣,下身穿裤。这是汉族服受少敏民族文化影响最直接的特征。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衣冠”。使秦汉以来冠服制得以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占代服饰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西周的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出现双向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4)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2020-07-23更新 | 1124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冗官现象的弊端不断暴露。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迫使北宋职官制度作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在北宋时期皇帝的权力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受到宰相和各级官员的监督,因此宋神宗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力,也极力推行改制。元丰三年,在蔡确、王珪的协助下,宋神宗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恢复唐三省制,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凡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使各机构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一律“以阶易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为二十五阶,此后升迁、体禄等都按新定的《元丰寄禄格》办理。

——摘编自虞云国《细说宋朝》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神宗改革职官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神宗职官制度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2019-06-08更新 | 5241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乖乖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
(2)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从经济、文化风俗和社会发展角度指出民族融合的实质。
2019-05-1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C部)预测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宋神宗即位后“志在刷耻”,希望重新树立宋朝天朝上国的威严,解除长期以来辽朝和西夏带给宋朝的军事压力。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便下诏淘汰年纪过大的士兵。二年,下诏“并废诸军营,陕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七十,马军额以三百人,步军以四百人”。五年,神宗“诏于武成王庙置武学”,制订了武学入学标准,入武学者须先进行考试,诸如“武举进士文焕及第,注两使职官,熙河路准备差遣侯抱真而下二十三人,授以三班奉职、借职、差使,缘边差遣”。元丰二年(1079年),神宗下诏“以兖、郓、齐、济、滨、棣、德、博民饥,募为兵,以补开封府界、京东西将兵之阙”。将前朝规定的逃亡士兵三日内归营不处罚的时限,改为了七日,以此争取因各种原因逃亡的士兵主动回营,对其他的逃亡士兵“严行收捕,为首人凌迟处斩,余并斩讫”。普遍设置诸如指使、都教头之类军官和军吏,专掌训练事宜

——摘编自《宋神宗军事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宋神宗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神宗军事改革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前,封建制度危机四伏,封建营垒急剧分化。顽固势力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多次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分崩离析。其他西南各藩,从藩主大名到下层武士以及一批宫廷贵族都背离了幕府,向资本主义转化。

——引自张琪《历史的比较与思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

材料二   日本的维新派懂得以暴力摧毁旧的封建政权,他们利用下层人民的力量,通过国内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起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政权,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实际上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维新派控制了日本全境后,立马迎立天皇,立宪法、设内阁,大权均分,有私心者很少,天皇也不伸手要权,所有人考虑的都是如何让日本快速强大起来。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等,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19世纪中后期推行“明治维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