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信中道:“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辛勤劳作的样子)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可见(       
A.司马光是赞成王安石变法B.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变法加强国家对各领域的管控D.变法引起社会各阶层不安
2 . 商鞅变法规定,贵族无军功者要降低待遇,平民可因军功拜爵,并因而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隶。该规定(     
A.打击了封建的地主阶级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C.革除了落后的社会风俗D.废除了旧的土地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对士人人身控制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透露了经世致用的意识
2023-10-23更新 | 32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历史试题
4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37次组卷 | 9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在变法中曾颁布一项奖励耕织的法令,“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体现了商鞅变法哪项内容(     
A.废除井田B.奖励军功C.重视商业D.重农抑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史·李参传》载,李参为陕西转运使时,“部多戍兵,苦食少,参令民自度麦粟之赢余,先贷以钱,俟麦粟熟输之官,号青苗钱”,推行数年获得了官私两便的效果。后来王安石加以效仿,推行全国,地方官强制百姓借贷,民甚苦之。由此可知(       
A.青苗法旨在敛财于民B.边境更具备推行青苗法的条件
C.改革者从政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激进蕴含着失败因素
2023-04-10更新 | 511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军阀混战,中国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和危机之中,救亡的政治思潮纷纷涌现。“省自治和联省自治”成为20世纪初期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其方案是由各省民选省长,制定省宪法,确立省自治,进而通过联省自治谋求全国和平统一。各省军阀纷纷表示拥护省自治,旨在“利用民气,以图自保”。湖南军阀谭延闿首先宣布自治,西南各省军阀相率仿效。资产阶级应军阀之邀参与制宪,或著文立说,各抒己见。章太炎发表文章指出“近世所以治乱者,皆由中央政府权籍过高,……联省自治由本省人充当本省的文武官员,……自无争位攘权之事。”胡适则通过文章提出“军阀权限太多,中央无力制裁军阀。根据省自治的联邦制,……增加地方的实权,使地方充分发展其潜势力,来推翻军阀……已经可以成为号召的旗帜了。”1923 年,随着曹锟贿选当上总统,公布《中华民国宪法》,“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破产。

——摘编自程舒伟《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分析“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资产阶级思潮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受到地方军阀拥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亡思潮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解释。
2023-03-17更新 | 21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学者王先明指出,百日维新时期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王先明旨在说明百日维新时期(     
A.官僚集团思想较僵化B.改革内容背离了国情且无实效
C.改革的举措急躁冒进D.政治变革缺乏深入开展的条件
9 .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邺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魏所受汉传国玺’。”另据考古发现,北魏迁都洛阳后其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治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C.统治者注重强化政权的正统性D.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戊戌变法失败后,变法风气仍然长存,“风气渐开,已有不可抑压之势”,人们坚信:“此百日中新政,中国将来必仍举行,此时遏之愈甚,再举行之期益速耳。”由此可知,戊戌变法(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C.唤醒了民众革命激情D.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