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3 道试题
1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因素。以下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内容之一推行郡县制B.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C.宋仁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D.张居正死后改革内容全部废止
2 . 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突然在楚国腹地出现,随后其兵峰席卷了汉水流域,进军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材料这一现象(     
A.得益于合纵连横之术的巧妙运用B.源自商鞅变法激起的巨大内驱力
C.激起儒家学派的愤怒和强烈反抗D.凸显秦国粮草枯竭极力谋求速胜
3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子产(?——前522),又字子美,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晋、秦争霸时,郑为晋、秦所争。今晋、楚争霸,又为晋、楚所争。国境屡为战场,自裹公以来几至年年有战事,故其大夫患之。子产参与郑国政务时,高士奇将此时郑国的时局概括为:“族大宠多,俗淫而侈,又介于晋、楚之间,疆场日骇,民生垫隘,未易以为治。”子产鉴于礼已经无法挽救,故征之于刑书,以法绳之。子产的立法“为民刑程,上下维辑”没有出现“乱狱滋丰,贿赂并行”之乱象。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摘编自姚晓盈《子产的治国理政思想及其践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子产改革的作用。
4 . 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反映维新派(     
A.倡导中学西源的学说B.形成成熟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
C.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D.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5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
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2021-05-25更新 | 1106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3516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3141次组卷 | 4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就业制度。随着经济恢复发展,人口增长,单一的计划就业制度就显现出其僵化和局限性。据统计,到1979年城镇积累的待业人员总数达到1500万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为缓解就业严峻形势, 1980年8月, 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并提出具体措施:一、扶持兴办各种类型、自负盈亏的合作社和合作小组。二、有条件的国营企业支持待业青年办合作社。 三、发展以知青为主的集体所有制厂队和农工商联合企业。四、鼓励和扶持城镇个体经济的发展。五、某些行业或工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革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六、改革中等教育制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七、建立劳务服务公司。八解决安置就业经费。从1979年到1985年 ,新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5400万人,失业率由1979年的5.4%下降到1985年的1.8%。

——摘编自吴绮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就业和劳动力流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2019-01-30更新 | 2058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10 . 解读下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我国城乡居民1985~2002年(部分)消费支出(单位:%)
消费支出种类
(部分)
1985年1997年2002年
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
衣着9.6514.566.7712.455.729.8
居住18.234.7914.428.5716.3610.35
家庭设备用品5.18.65.287.574.386.45
服务性消费8.7312.7916.3520.5624.1532.47
(注:服务性消费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
A.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B.农村发展速度大幅落后于城市
C.改革开放促进民众消费升级D.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一体化
2022-06-02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