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纳粹德国元首、总理,阿道夫·希特勒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在上台后便烧了六把火。首先是对内的三把火,第一把火烧向当时糟糕的就业率,第二把火烧向衰退的德国经济,第三把火烧向形同虚设的社会保障;其次是对外的三把火,第一把重整军备,第二把扩张领土,第三把举办奥运会。内外三把火让希特勒至少在1939年之前是德国百姓心目中最有能力的统治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特勒政治改革的特点。
(2)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政治改革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景帝认为笞刑“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故下诏说:“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后又“减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又下诏“改碟(把肢体分裂)为弃市,勿复碟”。汉景帝提出,虽然按律文定罪而犯人如果不服可上诉,有关部门应及时会审评议。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又特别下诏对刑狱案件要求慎重处理,疑难案要复审。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再次下诏,说:“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所谓颂系,就是“宽容之,不桎梏”。

——摘编自马亮宽《略论汉景帝》

(1)根据材料,概括汉景帝法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景帝采取上述举措的原因。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旧封建士族(武士阶层)在政治和财政上都成为新政府的负担,甚至危及新政权的存亡。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秩禄处分”,由政府发放禄券,代替原有的家禄,由政府逐步收买、偿还这些禄券。1870—1877年,政府分三个阶段向310971位武士发放了价值1.13亿日元的金禄公债证书,一次性赎买武士阶层的家禄特权。1876年,明治政府修改了国立银行条例,规定个人可以用“秩禄处分”中的金融公债为资本金设立银行,将武士阶层手中的政府公债转化为银行资本金,将士族引向新的产业发展道路,使旧幕时代的食禄阶层转化为新的自立阶层。这既以和平方式解决了士族问题,同时又将其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该政策仅着眼于经济方面,而没有对士族意识进行改造,为尔后日本的军国主义留下了思想上的根源。

——摘编自臧佩红、米庆余《近代日本的“秩禄处分”与“士族授产”》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政府对士族阶层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治政府对士族阶层的改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中地区是众蛮夷聚居之地,地势险远。诸葛亮耐心地对南中大姓和各族首领展开攻心战术,使南中夷汉各族做出不再反叛的承诺。平定南中后,蜀汉统治者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又将建宁郡、永昌郡部分地区增设为云南郡。统治阶层将当地的豪右大帅移徙至成都,让其到中央任职。同时,在南中大兴屯田,鼓励垦荒种地,将各族人民编为齐民,传播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至此,南中地区“纲纪粗定,夷粗安”。蜀汉政权也获得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大后方,为其在三国鼎立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李伟山《三国民族政策及其特点略论》


(1)根据材料,概括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在建立之初,承袭隋朝制度,实行府兵制。唐玄宗后期,贵族、豪强地主之间的土地兼并问题日趋严重,使得折冲府(府兵的基层组织)户口大量流失,折冲府兵员严重不足。专门的禁卫军替代府兵承担宿卫京师的职责,府兵逐渐沦为权贵的仆役。与此同时,边境形势日益恶化,边将腐败日益严重,府兵纷纷逃亡,甚至不惜自残以逃避兵役。天宝八年(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即招募士兵永久驻扎边境军区,赐予其田地,甚至允许士兵携家前往边境。这些士兵主要来自流民及原来边防兵员。每个军区有固定的名额,边防健儿固定从属于相应的军区,承担所属军区征战、防御的职责。实行募兵制以后,唐朝军队总体数量减少,但是核心战斗部队趋于稳定,战斗力大幅度提高。随着募兵制的推行,相应的节度使制度也成熟起来。

       ——摘编自郭绍林《唐代军事制度述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拆分到最细小程度。父与成年男子分居,都以户主身份列名国版。商鞅此举力图(     
A.推动重农抑商政策的建立B.维护小农经济主导地位
C.瓦解宗法制度的社会根基D.移风易俗实现社会转型
2022-10-15更新 | 537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1届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氏入主中原后,以原始部落法和汉晋法律结合,“刑重网密”,以致执法官吏多以严刑酷法逼取供词。孝文帝太和年间,北魏两次修律,于太和十六年颁行,即为《太和律》。《太和律》一方面废除了鲜卑拓跋氏习惯法中的固有酷刑,另一方面又下诏“罢门房之诛”,废除了族刑连坐之法。《太和律》将不孝、不敬等入律,对李悝《法经》以来的法规律令重新洗牌,将“齐之以法”“示之以礼”结合起来。《太和律》还将原有的七刑简化为“死、流、徒、鞭、杖”五刑,并为后世北齐和隋唐所继承。《太和律》修订后,以“律、令、格”为体例,体系较于唐律相差无几。

——摘编自李书吉《论<太和律>及北朝法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和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和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此时的南宋,内部问题多多,世风日下,吏治腐败。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宋高宗时期政府加重赋税,又使农民造反。宋孝宗即位后,颇欲有番作为,改革朝政,力图恢复。他首先从整顿内政入手,安定民心,改变以往赈灾方式,设立社仓法。又改变盐钞,将官府拖欠盐商的钱还给盐商,又放宽了盐的专卖。孝宗又取消了很多加耗。大力削减冗官,又严格控制荫补任子,以前不加考核的官员儿子即可当官的情况没有了。对官吏还经常考察实际才能,不合格的都予以革职。在军事上,整军兴武,改革军事制度。文化上,倡导百家争鸣、共同发展。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了“乾淳之治”。

——摘编自刘振鹏《中国皇帝全传》


(1)根据材料,概括宋孝宗改革的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孝宗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仲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

——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
2022-06-16更新 | 5485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