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60年代,英语逐渐取代荷兰语,成为日本知识分子使用的主要西方语言。1867年后,日本对词典的编纂渐趋重视,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词典。这表明,日本向西方的学习
A.以文化交流为主要途径B.以外语学习为重要内容
C.受到了欧洲列强的牵制D.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
2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初期,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工矿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保留了比较多的“旧”的痕迹。

195022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在国营工厂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的指示》,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工厂管理民主化:清除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废除各种官像资本统治时期遗留下来压迫工人的制度,如包工制把头制和搜身制等。实行生产改革,一是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建立严格的经济核算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ニ是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大カ推广和使用新技术。如燃料工业部1950年作出了《在国营煤矿全面推行新的生产方法的决定》,废除过去长期米用的高落式与方柱式的采牒方法,使用和推广三段长壁,石充填等新的采煤技术。

——根据林蕴晖等著《凯歌行进的时期》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初期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2021-09-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47次组卷 | 13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78年前,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等私法观念被贬入资产阶级的“死牢”。改革开放以来,民法的私法属性,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获得了重新的评价甚至弘扬。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法制观念提高B.西方法律思想影响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魏在平定中原后,政府把人民迁移到平城周边并分给他们土地,实行“计口授田”;太武帝时期推行劝课农桑的政策;孝文帝时期实行了均田制,将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得到土地后,向国家交纳赋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北魏豪强地主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B.发展农耕经济是北魏长期国策
C.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得到满足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得以确立
6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世界各国海上竞逐异常激烈,海上权益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从甲午战败到清朝灭亡的十多年间,重建海军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过。1910年12月,宣统帝发布上谕指出所有筹办海军处著改为海军部,设立海军大臣一员,副大臣一员,至应设之海军司令部事宜,著暂归海军部兼办。此外,恢复军舰也是清末海军重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海军舰只的主要来源是从国外购买和国内自造,在清末海军重建中舰只的恢复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在清末海军重建中,日本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筹办大臣载洵率团赴日本考察时,还发现了新大陆——海军陆战队。这是用于执行登陆作战,保卫沿岸海军基地(港口等)任务的特殊兵种部队。不久山东烟台就有了中国第一支海军警卫队。另外,清政府也非常重视海军人才的培养,在对旧有海军学堂恢复招生的同时,也兴办起断的海军学校。但从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海军建设取得的成果较为有限,与甲午战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摘编自李娇娇《甲午战后中国海军重建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海军重建的背景并概括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海军重建进行简要评价。
2020-09-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9月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020-07-11更新 | 10388次组卷 | 20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二元性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的,它从两个方面导致城乡隔离的形成。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城乡隔离的二元户籍制度的最终确立。此制度一直沿用了20多年。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说,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庭,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业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及时办理入户手续,发给《自理口粮户口簿》,统计为非农业人口。据统计,从1984年至1986年底,全国办理自理口粮户达到1633828户,总计4542988人。

——摘编自严士清《新中国户籍制度演变历程与改革路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2020-03-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0届高三3月在线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3313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树立了政府与法律的权威,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如此强调官婚,便使婚姻更加规范化、严肃化,因而增加了离异的困难性,有利于个体小家庭的巩固。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奸乱行为加以严惩。法律触及到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处理婚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总之,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虽谈不上全面系统,却有着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为后世处理婚姻问题、规范婚姻行为、协调婚姻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摘编自刘举《商鞅变法后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婚姻关系法律规范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后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