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在时代巨变的潮流中,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际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郭嵩焘是1875年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驻英公使。他把从上海到伦敦途中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并抄寄一份给总理衙门。书中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西方。这份2万余字的日记在刻版刊行后,遭到士大夫的攻击谩骂,有人参劾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有人更指责他是有“三大罪”的汉奸,这“三大罪”是“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慈禧太后发布谕旨严厉申斥郭嵩焘,下令毁弃《使西纪程》刻版,并禁止流传。

——摘编自孟泽《洋务先知——郭嵩焘》

材料二   1871年出任日本驻美国第一任大使的森有礼,在办理交涉事宣之外,访查美国“立国兴学”的途径,向美国各部长、国会议员和大学校长发出照会,列出若干问题,请他们回答,然后将复件译为日文书籍,题目为《文学兴国策》。该书被送交日本政府,引起重视,在认真研究后付诸实施。

——摘编自刘克敌《教育的使命与文学的使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使西纪程》被禁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文学兴国策》引发重视的原因。
2022-05-30更新 | 31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晚清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改革呼声高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说:“昔彼得【注】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注】彼得一世,俄国沙皇,16821725年在位,采纳西欧模式实行彻底改革,使俄国强大起来。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三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3)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2021-02-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音同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依据材料结合和结合所学,试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和作用。
2020-10-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19世纪末,金本位制已成为各大商业国的唯一本位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及随之而来的国际银价的跌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要求中国将赔款折算成各国货币支付。根据当时国际货币汇率,清政府每年在支付赔款本息之外,还要支付300万两左右的“镑亏”。1902年底,清政府正式请求美国政府出面帮助稳定金本位国家与银本位国家之间的货币比价。美国试图通过普及金本位制稳定国际汇率,便利其贸易和投资;同时,推进美元国际化,与长期主宰国际贸易的英镑展开竞争。1903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精琪为赴华“会议货币专使”,他提出17条建议,大致可分三方面:一是划一国内货币,实行金汇兑制度;二是推行新币制和维持金银比价之法;三是中国币制改革应接受外国列强的指导和监督,并聘请外国人全权主持中国币制改革。此外,他认为新货币制度有可能损害地方督抚官员、钱庄甚至外国银行的利益,普通百姓对新币制缺乏了解,以及新币制须获得列强和外商的同情与支持等。1905年11月19日,清廷颁布上谕,公开宣布采用银本位制《

——摘编自崔志海《精琪访华与清末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精琪来华主导清末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精琪货币改革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魏文明太后、孝文帝的改革最大特点在于,①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 法制化、常规化,使胡人政权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被中原文明所同化,正如《魏书》 所说:“礼仪之叙,粲然复兴;河洛之间,重隆周道”。②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 化为士人与庶人的差别。这是北魏改革最为了不起的成就。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从①、②两句表述中任选一句,依据所学史实加以说明。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020-04-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末(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尽管改革形式多种多样,特点各异,但这些改革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德国和美国的榜样;小学教育、农业革新和邮政事业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中的“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这里所说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2020-03-1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及认识。
2020-02-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治维新改变了日本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乘车券作为旅客乘车的唯一凭证,任何人乘车必须购票,乘车券记载乘车时间、区间、价钱等,不记载乘车人的姓名及身份等级,在列车超员的情况下,持较远距离乘车券者可优先乘车。以前与陌生人很少打交道的日本人,一旦进入火车车厢,与陌生人只有咫尺之遥,摩肩接踵,气息相闻,彼此之间的关系自然拉近。“洋俗”、“洋风”以铁道为媒介迅速流行,有些人忽然成了时髦的通人,其发型、服装,完全模仿洋式,甚至每天的饮食、平常的娱乐也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铁路建设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日本步武泰西至速也,故自维新至今三十年而治艺已成。大地之中,变法而骤强者,惟俄与日也”“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

——康有为(1898年)

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无不利。

——李鸿章(1874年)


(2)依据材料说明李鸿章和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和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评价不同的原因,并指出影响他们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2020-01-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香山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9 . 商鞅的是与非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时任秦国廷尉)

材料二   西汉昭帝时期,政府就汉武帝推行的盐铁专营等措施召集会议,有学者阐述了对商鞅的看法,记录在《盐铁论》一书中: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恐惧),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昔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菅茅,用师若弹丸;从军者暴骨长城,戍漕者辇车相望……故君子仁以恕,义以度,所好恶与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

材料三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两者对商鞅变法的看法有何不同。这反映出社会思想方面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分析王安石对商鞅的看法及其原因。
2020-01-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香山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材料三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四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化起步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4)你认为材料四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试说明理由。
2019-12-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