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 制度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西周)在分封制条件下,天子和各级诸侯、卿大夫在各自辖区内各自为政,即所谓“分土而治”。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和最高统治者,但对诸侯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天子与诸侯之间是一种类似盟约的关系。

(秦汉)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有品级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去行使统治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它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官吏直接受权于皇帝,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官僚制依靠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行政文书的运转而发挥其功能。

——摘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1)阅读材料一,结合变法的具体措施,谈谈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富国强兵?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西周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拓跋焘(408452),鲜卑族,北魏太武帝。他率军征战,统一中国北方。他在汉人地主官僚崔浩和道教首领寇谦之支持下,进行了一些汉化的初步改革。他大量任用汉人,创造了北魏一次任用汉人最多的记录。并下诏让鲜卑功臣“以爵归第”“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北魏政权中鲜卑贵族势力有所削弱,汉族地主势力有所增长。他下诏“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正一统”“宜宽徭役,与民休息”,要求收税时“不得纵富督贫,避强侵弱”。他以道教为国教,又提倡儒学,建立了太学并祭祀孔子,下诏“宣文教”,要求王公以下百官,其子弟都要到太学学习儒经。拓跋焘死后,文成帝拓跋溶、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继实施了改革。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拓跋焘治国理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拓跋焘治国理政举措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解决“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问题,中央决定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财政管理体制,积极为各项改革铺路搭桥。1980-1993年的财政管理体制,实际上是“财政承包制”。1994年中央决定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实现中央财力的较快增长,按市场经济要求理顺财政分配体制打下了基础。2006年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农业税,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86.8%来自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而进行。到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来源于国有部门的比重只有22.2%,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

——据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期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时期中国的财税制度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针对明初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政治形势动荡不安的局面,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使全国行政、军事和司法监察三大系统的机构彼此分立又互相制约,最后均听命于皇帝的直接指挥和控制。朱元璋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官吏考核和监督制度,并用重典严惩官吏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朱元璋一面支持地主夺回农民借助战争暴力耕占的田地,另一面又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并下令清查户口、丈量土地,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防止地主隐瞒丁口和田地,向农民转嫁负担。对违法犯禁的奸顽豪富,则用严刑酷法加以打击。这一系列措施的推行,稳定政治局势,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经济,形成“洪武之治”,为明朝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多为清朝所继承,对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偏自陈捂桐《再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明初朱元璋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改革的影响。
2020-11-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漕运是通过水路把物资送达京师或其他战略重地的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长安地处关中,粮食不足需要南粮北调,而安史之乱又使得“漕运路绝”。德宗时,刘晏进行漕运改革,把整个水运道划分为南水(长江、运河、淮河)、汴河、黄河、渭水四段,交接处筑仓,并把三门峡一段陆运也改为水运,从而实现南方粮食经达长安的全程水运。为减少装卸过程中损耗,刘晏改以往散装为袋装,即使翻船落水也可打捞,保证物资从扬州安整运抵长安。自秦汉以来,漕工都是无偿服役,刘晏吸取教训,使用国家专卖食盐所得的钱雇佣漕工,使得漕运的劳动力得到保证。经过改革,关中地区粮食得到及时足量供给。

——摘编自《新唐书·刘晏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晏漕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刘晏漕运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金章宗完颜璟,金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史称“明昌之治”章宗自幼对祖父的文韬武略耳濡目染,对儒家文化融会贯通。他登位后,极力效法北魏孝文帝文帝的全盘汉化改革,政治上,即位当年,将宫籍监户原系奴杵者放为良人,解放了女真奴隶;原寺院僧道拉制的契丹奴埤也急放为良。他先后制定了有关猛安谋克的一万列规定,如,镇边以后放免投官格、军前息悦罢世袭格、斗殴杀人遇赦免死罢世袭格、放老入除格、承袭程式格等等。1191年,完颜璟同意尚书省建议,认为女真猛安谋屯田户与当地汉户“递相婚姻,实国家长久安宁之计”。经济上,完颜璟规定猛安谋克只能在冬季率属户攻猎两次,每出不过十日,此华改变了女真猛安谋克图占猎地习武的习惯。针对金代币制极度混乱局面,1162年,开始铸造“承安宝货”,有1两至10两共5导,从此成为法定货币。文化上,他即位次年,就修络曲阜孔子庙学,还下诏全国州县各修孔庙,避孔于名讳。此外,完颜璟还增设经立科、制举宏词科,以待非常之士。明昌年间,编成《明昌律义》,另端榷货、边部、权宜等枚条。1201年,又修成《泰和律),这是金朝最称完备的法典。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金章宗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金章宗改革措施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据《吴问》记载,晋国赵简子将周制的“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从而提高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往昔籍而不税的籍田制显然已被废除;战时作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赵裹子辅政时期,晋国新型的君臣关系逐渐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赵氏主观上为实现自身权力所做出的各项变革,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摘编自白国红《世族的崛起与春秋政治格局的演变——以晋国赵氏为个案》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变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国赵氏变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杨炎任职宰相后便向德宗倡议推行税制改革,于公元780年征税推行两税法,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也因此得名。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为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出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分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纯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步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摘选自《旧唐书》


(1)根据材料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税法进行评价。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遗留的封建俸禄制度给新成立的明治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1876年政府发给每个有俸禄的武士一份金禄公债证书,将每个人年俸禄以公债形式一次支付10倍,今后不再支给现金俸禄

——《日本通史》

材料二   1876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国家银行法,允许金禄公债作为银行资本金入股,三年内日本国立银行暴涨到153家。同时,银行开设特殊的贴现窗口,直接对重点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进行抵押融资。

——《货币战争》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治政府发行金禄公债的目的是什么?有俸禄的武士阶层在发行金禄公债举措中有何得失?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金禄公债对近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