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的“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的这些措施(     
A.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稳定了灾区的社会秩序
C.兼顾了赈济与发展生产D.意在构建政府救灾体系
2 . 1978年前,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等私法观念被贬入资产阶级的“死牢”。改革开放以来,民法的私法属性,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获得了重新的评价甚至弘扬。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法制观念提高B.西方法律思想影响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3 . 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2020-07-08更新 | 8466次组卷 | 90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建立公众医疗机构,是古今通行、方便患者就医的最可靠办法。西周时期已有专门为贵族服务的医疗机构,但由官府成立的面向老百姓的医疗机构,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当时民间更需要医疗服务,南朝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建立“六疾馆”,救济、收养穷人。“六疾馆”并非专门的医疗机构,仅相当于现代的福利院。开办给老百姓看病的官办医院,则是少数民族鲜卑政权北魏(公元386一557年)设立的。北魏的”医改”创新突出地表现在解决民间看病的问题上。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北魏便曾开展过临时性“送医上门”活动,派医生到“基层”,为患者免费看病、发药。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面向基层的政府医疗机构“别坊”。别坊有别于为官员和贵族服务的“太医院”,是专门为看不起病的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北魏这套面向特定人群的“免费医改方案”,被称为古代中国医改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摘编自《中国古代人是如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建立“别坊”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建立“别坊”制度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98年,落第举人王某见京师大学堂有生活津贴,于是报名参加。不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王某懊悔“失节”,竟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夜悬梁自尽。王某的悲剧从侧面反映了
A.传统文化良莠并存
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C.维新变法阻力较大
D.民主革命即将到来
2019-05-12更新 | 896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摸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帝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代。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

2018-08-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9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近代西方列强东侵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然的回应,在逐渐兴起,其本质就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缩小乃至消除中国与西方军事上的差距,从而有效抗御列强的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以甲午战争失败为标志,晚清军事变革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战前为第一阶段变革,随兴办洋务而起,因甲年战败而衰。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陆军火器化;建立近代海军,加强海防;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30余年惨淡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也标志着晚清军事变革步入了第二阶段。由于《马关条约》及其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赔款负担,国家进一步衰败,已无力再投巨资建设海军,因此,这个阶段军事变革的重点集中在陆军,最主要的内容是编练新式陆军和发展陆军教育。第二阶段的军事变革,因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各省各自为政,非但未能有救增强国家的整体军力,反而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坟墓。

——钟少异高炜《晚清军事变革及军事近代化为什么失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两次军事变革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两次军事变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实行盐税法,除废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官鬻法(也祢官卖法,京东、淮浙、广东等地实行)即由官府控制当地盐的生色旅游资源”进产,并直接主特运往行镐地区售卖,实行专运、专卖,一律不许私人插手。通商法(也称商运法,京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实行)即政府向商人每年收进税一钱,住卖税两钱,听尚运销。宋仁宗庆历八年,采纳了范祥的“钞盐法”,废除“官鬻”形式,即规定商人凡纳钱4800文,售予一票,可领盐200斤,任其运销。并设置都盐院,作为盐价调节机构,平衡盐价,以确保盐有常价,钞有定数,防止商人哄抬盐价,此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卖制。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盐引又称“盐钞”,是宋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据《宋史•通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

—摘编自郝贵云《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一五代十国时期,地处“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城之境,时车马为家”的契丹族在北方崛起,当时的契丹实行的还是游牧民族的部族制,事简职专,官制朴实。契丹从后晋石敬瑭手中夺取幽云十六州,俘获了大量以农业文化为主的汉人,为了发挥汉人所长,史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至此,南北双轨制运行下的“蕃汉分治”便以国策确立下来,并为有辽一代所沿用。

材料二有辽一代,北方草原树海中出现了许多农田区;银币成为法币;北部边疆得到开发和巩固。宋辽时期,我国的封建制度开始向边疆地区传播。辽朝在汉族先进文化的浸润下,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摘自田泽斌《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契丹采取南北双轨制行政体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契丹实行南北双轨制行政体系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2017-08-04更新 | 3327次组卷 | 37卷引用: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