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氏入主中原后,以原始部落法和汉晋法律结合,“刑重网密”,以致执法官吏多以严刑酷法逼取供词。孝文帝太和年间,北魏两次修律,于太和十六年颁行,即为《太和律》。《太和律》一方面废除了鲜卑拓跋氏习惯法中的固有酷刑,另一方面又下诏“罢门房之诛”,废除了族刑连坐之法。《太和律》将不孝、不敬等入律,对李悝《法经》以来的法规律令重新洗牌,将“齐之以法”“示之以礼”结合起来。《太和律》还将原有的七刑简化为“死、流、徒、鞭、杖”五刑,并为后世北齐和隋唐所继承。《太和律》修订后,以“律、令、格”为体例,体系较于唐律相差无几。

——摘编自李书吉《论<太和律>及北朝法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和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和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布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唐太宗还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故(唐朝)公主再嫁者达二+……太宗女六。对此,朱熹指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据统计,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全国户数接近380万户。与此同时,粮食价格从贞观八年(634年)、九年(635年)的斗米四五钱,跌至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斗米两钱。

——摘编自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此时的南宋,内部问题多多,世风日下,吏治腐败。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宋高宗时期政府加重赋税,又使农民造反。宋孝宗即位后,颇欲有番作为,改革朝政,力图恢复。他首先从整顿内政入手,安定民心,改变以往赈灾方式,设立社仓法。又改变盐钞,将官府拖欠盐商的钱还给盐商,又放宽了盐的专卖。孝宗又取消了很多加耗。大力削减冗官,又严格控制荫补任子,以前不加考核的官员儿子即可当官的情况没有了。对官吏还经常考察实际才能,不合格的都予以革职。在军事上,整军兴武,改革军事制度。文化上,倡导百家争鸣、共同发展。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了“乾淳之治”。

——摘编自刘振鹏《中国皇帝全传》


(1)根据材料,概括宋孝宗改革的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孝宗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仲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

——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
2022-06-16更新 | 5484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的财政经济每况愈下。一方面是财政收入减少,但另一方面各种财政开支却直线上升。为化解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清王朝对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税务政策改革与调节。1905 年,五大臣出国考察世界各国宪政,带回来了国外的财政税收制度。1903 年清政府设立财政处,统筹中国的财政税务。1910 年设立财政总处,将分散下去的各省税务权集中收回。清政府初步建起海关监督与税务司并立的二元体制,由税务司负责估税,海关监督负责收缴和分配海关税款。1910 年,清政府在调查各省财政收支的基础上实施一种新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再明确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的职能,来明确国家和地方的权限与财政支出的情况。

——摘编自阳宏润《论清末税务政策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税务政策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税务政策改革。
2022-05-2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完颜亮迁都之后,在撤销都元帅府、改革金国军制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对女真传统旧制度进行改革,创立金国封建化新制度,适应中原封建体制与封建文明。完颜亮勤于政事,限制高官特权,诏令官员“兼职之俸,并不重给”,对执法如山、清正廉洁的官吏给予破格升官。正隆元年(1156年),诏令改熙宗朝所行三省六部制为尚书一省六部制,撤销中书、门下二省,不设平章政事官。金国地域原行政区划极不统一,随着完颜亮军权与皇权逐渐加强,逐步圈定金国五大京都制。1151年,完颜亮首创金王朝最高学府国子监,以“四书”“五经”及前四史最佳版本为教材,聘请汉儒名家做专职教员。此外,完颜亮还大力整顿因战乱而荒芜或流失的官田,指派纥石烈娄室等强官良吏快速查清官田的数量,然后放佃给无地农民耕种。1161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继位,全面继承了完颜亮的改革措施,促使金朝步入了空前盛世,史称“大定之治”。

——摘编自刘肃勇《完颜亮改革及其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完颜亮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改革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期由于土地兼并、豪强瞒漏,大量徭役负担转嫁到户小力单的穷人之家,导致农民纷纷破产逸亡,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财源枯竭,入不敷出。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三百万顷。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进一步在经济政策和赋役制度方面深化改革,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成效立见。

——摘编自曹大为《评张居正改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基础和税收制度构建的特殊性,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在税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极小,且逐渐呈下降趋势,因而其财政功能和收入调节功能都极为有限。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特别是出于解决来华工作外籍人士的个人所得税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从1978年底开始研究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问题。根据“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1980年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摘编自赵仁平《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原因和意义。
2022-04-2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初地方实行督抚制,地方层级多,机构重叠。鸦片战争后,地方职能不断扩大,局、所林立,管理混乱。1906年,清政府在参酌各国制度的基础上,推出了地方官制改革大纲,遭到大多地方督抚反对。宪政编查馆于1907年推出了折衷的地方官制改革方案《各直省官制通则》:“各省督抚依旧总理地方军政,督抚衙门设置幕职佐理文牍,分科治事;省以下,为府(直隶州)州(县),裁撤分守分巡各道,设立议事会和董事会等自治机构;分级设立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初级审判厅,实行司法独立。”方案颁布后,清廷在东北三省试点,要求其余各省“十五年内一律通行”。民国成立后,部分制度仍有沿用。

——摘编自费秋香《论清末新政的地方官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推行地方官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地方官制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年,万里担任安徽省第一书记,指出农业生产当中“最重要的生产力是人,是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没有人的积极性,一切无从谈起”,并亲赴小岗村调研指导工作。197810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万里公开提出对“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1980年,万里调任中央担任副总理并分管农村工作,在1982年的农业书记会议上讲道:“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农村经济新局面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万里的推动下,1984年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1988年万里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万里的提议下,1992年全国人大修改了1982年宪法,将家庭联产永包责任制长期不变写入了宪法当中。

——摘编自李云鹏《万里农村改革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万里农村改革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里农村改革思想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材料   明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杨一清(1454-1532)于1502年出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并开始主持陕西边备事务。伴随着明朝边备的逐步松弛,明朝与蒙古关系的紧张,边地战火连绵不断。他在担任陕西总制期间,对兵将进行必要的奖惩,“皆是激励人心,鼓舞士卒之策”。他能够充分认识到下属将领之长短,合理调配。由于蒙古不断拆墙入寇,深入腹里,他在朝廷支持下大力修筑边墙,在自延绥至宁夏一带大修墩台,积极设防。他认为充实军伍,“惟有招募一策,可应目前之急”。招募对象为长期居留边方的土著居民,因为他们“性气猛悍,尚勇善斗。且惯见敌众,闻敌不惧”。同时加强对边兵的管理和训练,注意演练各种营阵,因时制宜地使官兵灵活掌握各种战略、战术,以提高作战能力。他还通过中盐、屯田和国家发放帑金等多种途径,增加边地储备,以保障边地军民生活。他作为总制出镇西北边疆三十余年,不仅功绩卓著,而且治陕之规范更为后世所称道。明世宗认为他“温诏褒美,比之郭子仪(唐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

——摘编自方广岭《论杨一清经营陕西边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杨一清经营陕西军备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一清经营陕西军备的意义。
2022-04-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