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霍布斯将国家比喻为保障社会统治的实施和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人工机器。霍布斯提出“自然状态”学说,他把自然状态解说为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的“自然权利”的运用,势必使得自然状态成为一种“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的状态,这极其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于是霍布斯又提出,统治者(“元首”)不属于订契约的一方,因此其行动自由,不受任何约束,享有绝对权力,臣民对之则要绝对服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有任何反抗的表示。
——摘编自霍布斯的《利维坦》的第二部分《论国家》
材料二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与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办法,是同其它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政府论》(168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霍布斯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结合材料二,分析洛克对霍布斯的社会契约学说有何修正和发展。为防止人民不“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洛克又提出了哪些政治原则。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的重要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在国际舞台上代表英国,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等,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君主是虚,立宪是实。议会至关重要,是最高立法和司法机构。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由国王任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重要而独特的贡献在于它创立了一套新的原则并付诸实践,使共和政治成为了一种可操作的现实。这些新的原则(包括人民主权、限权政府、公共福利、共和政体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不可剥夺性等)和机制(包括联邦制、政府权力的分立与制街和权利法案等)既是对欧洲(尤其是英国)政治制度思想和实践的创造性的继承和发挥,更是美国人基于自己历史经验上的一种创新。这些原则和实践构成了具有美利坚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不仅为美国在过去两百年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乃至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发展。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英国政体建立奠定法律基础的文件,并评价该政体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主要创新。
(3)从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构建中,我们能得出哪些认识?
4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
材料二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斯图沃特(美国)《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目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克维尔和杰斐逊共同的观点,以英、法两国历史为例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目录的核心含义。
2019-01-30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为此,清政府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主管修律。在修律过程中,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法制传统”的方针,修订法律馆等机构组织翻译了几百种西方各国的法律文本和法律著作,陆续公布了《大清商律草案》《公司律》等数目众多的法律。初步建立起一套近代意义上的,与原有法律体系完全不同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材料二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

                                                            ——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总统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对立法拥有否决权,最高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美国宪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它确立起一系列全新的原则和机制。两百多年以来,美国的这部宪法历经风雨,先后颁布了27项修正案,至今仍在适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据杨薇《1787年美国宪法的形成及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修订法律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约法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材料三:孟德斯鸠指出,好的国家制度必须“三权分立”,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华民国国家组织原则。

(2)材料二是哪个国家政体的反映?政体的名称是什么?总统内阁、参众两院、最高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3)对比材料一、二、三,指出它们在国家权力分配上的主张是否一致?对材料三的主张你有何认识?

2017-11-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4242次组卷 | 4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美国成立后不久就发生了有关两条发展道路的争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治上汉密尔顿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和联邦军队。政治哲学上崇拜制度、扶序和效率、主张法治,反对平民政治,认为人性本恶,有利益之争,需要有效率的政府主持公共福利。经济上主张建立有效的联邦银行体制以及税收、信用、保护关税制度、反对自由才允任主义;主张建立多元经济体,农、工、商并存,大力发展工商制造业。在对外政策上,汉密尔顿亲英,甚至站在英国一边反对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 杰斐逊则力主小国家、小政府,主张维护州权,害怕中央政府的大权力吃掉各州的小权利,特别反对宪法中没有维护人民基本权利的条款。经济上主张以农立国,以独立的农场主经济为基础立国,反感发展工商制造业;认为独立的农民才是独立的、诚实有道德的人,农民参与政治可以保证政治纯洁;而工业社会造成拥挤的城市和财富分配不均。哲学上他崇拜自由、人权、主张人性善,重视自由劳动价值。外交政策上,杰斐逊反英亲法,积极支持法国大革命,认为它符合平等自由的原则。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各自主张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两者各自的合理之处。
2016-12-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段祺瑞,北洋时期皖系首领。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这并没有改变段祺瑞的本质,1916年至1920年他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独裁者,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双方混战,皖系败退,段祺瑞下台。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段祺瑞还是中国近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近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摘编自季宇《段祺瑞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段祺瑞“三造共和”的背景和本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一生。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条款,部分如下:第12、14条: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第30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据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