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在起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但未被采纳,可以推断,该版本的起草者试图(     
A.保留等级制和贵族权力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
C.维护君权神授专制思想D.否认议会权力的至高地位
2022-07-03更新 | 264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2020-07-11更新 | 4166次组卷 | 8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4241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来之生涯,皆政治生涯也。”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他希望袁世凯建立政党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联合蔡锷等将袁世凯推翻,又梦想段祺瑞再造共和,并出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这反映了梁启超
A.立宪派放弃建立君主立宪制初衷B.梁启超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事业
C.北洋军阀内有维护民主共和势力D.知识分子紧跟时代步伐思想嬗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者研究发现,在拿破仑帝国所覆盖的所有欧洲国家中,总有很多当地人愿意支持拿破仑,而且这些人主要是商业界和有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许多进步贵族。这可以印证,拿破仑统治(     
A.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B.沉重打击了封建等级制度
C.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D.动摇了欧洲民族国家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英国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原则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较高D.革命的彻底性
2022-06-05更新 | 327次组卷 | 153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开创了全国高度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为以后各朝代继承。两汉时期,经过改造的儒家礼教逐渐成为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因素。魏晋时期,立法频繁,礼教被确认为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则,这一过程在唐代发展到鼎盛,是为中国法律制度传统的确立。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法律制度在总体上不再有重大的发展,唐律先是被宋朝沿用,又被明朝当作立法的蓝本。明律本身被清朝沿用。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再次发生巨变,而法律的变化却相当滞后。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了根本改革法律制度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实际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中华民国时期迅速制定并颁布了一批与当时最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接轨的法典,其实际施行的情况相当有限,很大程度上只是“书面法”而已。

——均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效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规定了人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第十五条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由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B.在政体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C.注重维护法律至上的原则D.保留了干预人民自由的权力
9 . 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次日(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在
A.传播民主共和理念B.敦促清帝加紧退位
C.保卫民主革命成果D.获取广大民众支持
10 .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