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来看一组驻扎在海外基地的英国战舰数量变化的数据:1792年为54艘,1817年为63艘,1836年为104艘,1848年为129艘。以1848年为例,其中有31艘战舰部署在地中海,25艘战舰部署在东印度及中国的基地,27艘战舰在非洲西海岸打击奴隶贩子,14艘战舰在南美洲东南海岸保护商业利益,12艘战舰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随时巡逻,35艘战舰部署在英国周边海域…1897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的”钻石庆典”上出现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部队,以超强的阵容集结在斯匹特海德,只为了给这个国家的女王做专门的庆祝。超过165艘的英国战船,其中包括21艘一级战列舰、54艘巡洋舰…

到了19世纪末,新海军至上主义兴起,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海上力量迅速扩张。由于美国、智利、阿根廷海军的崛起,英国规队之前在北美一西印度群岛地区所拥有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在北美它们已经被美国舰队“完全远远地超过”,而在西印度群岛它们比三支海军中的任何一支都弱。在美洲的东南海岸,英国的舰队也弱于巴西和阿根廷的舰队。之前在中国地区拥有的主导权已经转移给了日本。在1889年还远远强于法俄联合海军的英国舰队10年之后却“几乎不是他们的对手”。

1883年,英国的战列舰数量几乎和这些国家(法德俄意美日)战列舰数量的总和相当,即38对40。然而,14年后,这种比例已经被严重打破,变成62对96。…1901年,英国在中国海域拥有4艘一级战列舰和16艘巡洋舰。俄国法国联合海军则(在中国海域)拥有7艘一级战列舰2艘二级战列舰、20艘巡洋舰。……到1919年,(海军)主导权已经偏向美国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不得不放弃在远东的诸多利益。到1939年9月其在中国地区的兵力仅剩4艘巡洋舰、1艘鹰号航空母舰、1支驱逐舰中队。

——摘编自熊显华《海权简史一海权与大国兴衰》


(1)依据材料结合史实,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下半叶英国战舰数量的激增说明了什么?
(2)依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指出19世纪末以后英国海权衰落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2 . 在世界历史近500年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海权实现了国家的长久强盛,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家衰落,有的国家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有的国家追求海权促成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与上述四种情况相吻合的国家分别是
A.德国、荷兰、苏联、美国B.荷兰、德国、苏联、美国
C.美国、德国、荷兰、苏联D.美国、苏联、荷兰、德国

3 . 材料   20世纪初期,日益恶化的欧洲局势为美目的影响力渗入欧洲提供了机会。威尔逊意识到美国由此进入国际政治核心圈的前景,并利用没有官方身份的豪斯来具体实施大国合作这一计划,从而也践行了“总统拥有绝对控制外交事务的权力”的政治主张。1913年5月9日,豪斯向德国驻美大使伯恩斯托夫谈论他的世界大国合作计划时说:“如果这几个国家(英德美日)联合起来,将能够永远影响整个世界,除了维持每个地区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外,他们还能保障和平与荒芜之地的适当开发。”1914年4月,豪斯前往欧洲调停美德冲突。尽管这次调停未能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也随即宣布中立和调停,但是大国合作计划并未停止。事实表明,欧洲拒绝美国介入其事务是不可能的。继德国之后,英国承认了美国的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至此,美国实现了大国合作计划的初步目标,赢得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澜《20世纪初美国的大国合作外交及其国际联盟计划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美国大国合作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美国大国合作计划的影响。
4 . “这场战争(一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文中的“开端”是指
A.社会主义运动
B.和平主义思潮
C.殖民主义扩张
D.民族解放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英美对于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深感失望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6 .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2019-01-30更新 | 1709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凭借中程导弹即可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而苏联中程导弹却几乎打不到美国。莫斯科强烈抗议,并借此中断了关于中欧裁军、关苏战略核武器裁军等一系列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紧张。而华盛顿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害怕欧洲大陆核对抗加剧的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1987年12月8日由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即《中导条约》。条约禁止双方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该条约是战后美、苏裁军谈判历史上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条约的签订对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条约所规定销毁的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数量,只,占它们拥有的全部核武器实力的3~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导条约》签订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2019-01-2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的胜利成果。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是
A.反对法西斯主义
B.谋求和平、民主
C.美苏实力均势
D.两大阵营的对立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材料   1942年5月,苏联和英国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缔约双方保证在对德国以及对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欧洲国家作战中,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各种援助与支持;绝不与德国或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任何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缔约双方顾及每一方的安全利益,同意在再建和平以后,密切友好合作,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遵照绝不为自身追求领土扩张及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两项原则而行动;绝不缔结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同盟,或参加反对另一方的任何集团;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概括《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以较小代价(伤亡4232人,损失飞机56架坦克35辆舰艇2艘)取得决定性胜利,伊拉克军队遭受重创(伤亡10万人,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舰艇143艘)。以下是2000年出版的《海湾战争全史》目录局部:

第六章多国部队的“沙漠盾牌”与海上拦截行动(第三节多国部队的海上拦截行动和临战准备/一、美国单方面的海上拦截行动/二、多国协同海上拦截行动)

第八章“沙漠风暴”的空中作战(第二节“沙漠风暴”空中突击作战的基本经过/一、第一阶段:对伊拉克战略目标实施空中打击/二、第二阶段: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三、第三阶段:为地面作战部队进行战场准备/四、第四阶段:对地面作战进行空中支援)(第三节“沙漠风暴”空装作战……/三、大量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

第九章“沙漠风暴”的海上作战(第二节多国部队的海上防空和反水雷作战)(第三节多国部队的海上舰炮火力支援和两栖作战行动)

第十章伊拉克的防空与反击(第二节伊拉克对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导弹袭击战)

第十一章“沙漠风暴”的地面作战与海湾战争的结束(第四节“沙漠风暴”地面作战……/四、兵力机动与火力机动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优势/五、紧密配合,密切协调,力求达成战役行动的整体性)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海湾战争的军事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评海湾战争带来的影响。

2018-05-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青海省西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