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1913年,德国军事作家伯恩哈迪在《德国与未来的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争获取。”作者意在
A.对德国对外政策表达不满B.表达对德国国际处境的担忧
C.揭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D.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
2 . 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40年5月,德军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某地。英国海军动用几千艘各类船只,冒着德军的轰炸和炮击,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该地位于下图(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2-01-12更新 | 3072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13 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法国国防部长马奇诺在“停战车厢”揭幕仪式上说,要追念那些伟大的逝者,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德意志帝国在这片具有历史意义的空地上吞下败果。193471316日,前往贡比涅森林朝圣的法国老兵J.埃泰写道:“在这片森林中一个庄严的角落,可怕的噩梦得以终结……,胜利者应当自豪,失败者则应感到羞耻。”利用复仇情绪上台的德国纳粹党在1940年占领法国后,德军凯尔特将军在“停战车厢”内宣称:“对德意志民族的摧残与羞辱肇始于此。”法国投降仪式结束后,德军将这节车厢运到柏林。

20世纪50年代,“停战车厢”重回贡比涅森林,两国民众面对过往时,愈发呈现出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20181110日下午,法国总统与德国总理在贡比涅森林“停战车厢”前共同参加一战停战百年的纪念活动,携手跨越历史恩怨,开创了合作的新篇。

——摘编自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停战车厢”在法德两国人民心目中象征意义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社会原因。
2021-12-27更新 | 1763次组卷 | 13卷引用:专题19 世界文明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827日,英、法等国代表签订《巴黎条约》(即《非战条约》)。同一天,美国向18国国家发出了邀请,建议加入公约。中国南京政府代表于19281127日在华盛顿签字加入该条约。19284月至8月期间,苏联对美、法未邀请苏联参加签署非战公约表示不满,一方面表明苏联愿意加入公约,另一方面谜责把苏联排除在外。苏联要求加入公约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和平和扩大苏联的国际联系与合作。苏联最终于95日正式签字加入公约。但苏联对公约提出保留,苏联的保留为:“公约的最先参加国在外交文书往来中提出的保留对苏联没有约束力”。此外,“苏联政府认为不但是宣布战争,而且连由任何国家已开始的一切实际军事行动,不管这些行动有如何辩白理由,均应视为破坏公约的行为”,先后有60多个国家加入非战公约。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加入《非战公约》的目的。
6 . 在伏尔加河下游的交通枢纽的会战中,苏联红军本着“要么守住城市,要么战死在那里”的精神,与纳粹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这次会战成为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之战,被称为“红色凡尔登”。该战役的胜利
A.导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B.使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性转折
C.打破了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D.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实际上,1917年因两大发展……而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正是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欧洲阶段转变到全球阶段。”下列史实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①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和约退出战争
②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兴登堡”防线
③美国军队陆续开到法国
④中国北洋政府正式向同盟国宣战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 . 被尊为“美国记者之父”的大卫哈珀斯塔姆说,朝鲜战争后,“中国一直就是最让共和党头疼的一个问题,他们不敢直面挑战,回应指责,更无法解释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这让共和党在政治上倍感煎熬。中国是他们最大的心病”。该记者的言论
A.赞成民主党而反对共和党B.认为朝鲜战争给共和党造成心理冲击
C.没有受冷战意识形态影响D.因其卓著记者地位而具有权威可信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3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失地,决定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叙利亚等10国集结兵力约47万人,坦克3300辆,作战飞机约88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埃、叙为达成进攻突然性,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战术伪装欺骗措施:两国官员频繁出访国外,高谈和平,把开战日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和犹太教赎罪日。1973106日,埃、叙分别在南线和北线同时向以军突然发起进攻。战争期间,在西奈半岛双方几千辆坦克进行决战,坦克与步、炮协同作战,以军使用直升机发射“小牛”“百舌鸟”空地导弹和“白星眼”电视制导炸弹等武器参战。在美苏斡旋下,埃叙、以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于19793月签署和平和约。

——摘编自于江欣《兵戈相见——五次中东战争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下图为二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1940~1944年五国军火产值(单位:10亿美元)
A.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B.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
C.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
2021-10-07更新 | 3690次组卷 | 27卷引用:专题07 图表数据类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