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直到1939年春,丘吉尔还提到:如果英、法、苏团结起来,“历史就会沿着完全不同的道路发展了”,"在这个时候结盟这一事实本身就可以防止战争的爆发!”据此判断,此时
A.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B.反法西斯同盟已建立
C.世界性战争迫在眉睫D.波兰遭遇德国闪击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 年代初期,丘吉尔提出了同苏联联合的主张。德国侵略扩张的初期,丘吉尔清醒地认识到联合苏联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40年5月丘吉尔就任首相后,对张伯伦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为了共同对抗德国的侵略,丘吉尔通过与斯大林的书信往来和向苏联政府提供军事情报等方式,试图与苏联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希特勒的扩张。由于英苏间积怨已久,丘吉尔的努力没有得到苏联方面的积极回应。希特勒闪击苏联后,丘吉尔立即发表了支持苏联的历史性演说,同时以实际行动援助苏联对抗纳粹的入侵,及时向苏联提供了相当数量急需的战略物资。英苏战时合作终于得以实现。

——摘编自倪学德《援苏抗德与丘吉尔的现实主义外交》


(1)根据材料,概括丘吉尔谋求英苏合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丘吉尔谋求英苏战时合作的努力
2022-02-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一战华工出国
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
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
D.助力段祺瑞在府院之争取得胜利
2022-01-19更新 | 569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法国国防部长马奇诺在“停战车厢”揭幕仪式上说,要追念那些伟大的逝者,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德意志帝国在这片具有历史意义的空地上吞下败果。193471316日,前往贡比涅森林朝圣的法国老兵J.埃泰写道:“在这片森林中一个庄严的角落,可怕的噩梦得以终结……,胜利者应当自豪,失败者则应感到羞耻。”利用复仇情绪上台的德国纳粹党在1940年占领法国后,德军凯尔特将军在“停战车厢”内宣称:“对德意志民族的摧残与羞辱肇始于此。”法国投降仪式结束后,德军将这节车厢运到柏林。

20世纪50年代,“停战车厢”重回贡比涅森林,两国民众面对过往时,愈发呈现出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20181110日下午,法国总统与德国总理在贡比涅森林“停战车厢”前共同参加一战停战百年的纪念活动,携手跨越历史恩怨,开创了合作的新篇。

——摘编自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停战车厢”在法德两国人民心目中象征意义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社会原因。
2021-12-27更新 | 1763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一次将人权写入其中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A.根除了法西斯独裁势力B.使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C.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D.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6 . 1941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指出:“这一太平洋战争……全世界一切 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 后地明朗化了。”这表明中国抗战是
A.太平洋战场重要组成部分B.反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C.推翻独裁统治的解放战争D.中共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二条规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由此可见,国际联盟
A.成为英法操纵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B.以法律形式确立“大国一致”原则
C.顺应了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
D.对侵略行为能起到行之有效的制约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幕末维新时期,南进思想初露锋芒。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抢占琉球,殖民台湾,后又占领德属南洋群岛,其构建东亚统治圈的行动初见成效。1936年,日本政府明确了向“南方海洋扩张”的新国策。二战爆发后,日本企图把侵略中国与南进东南亚结合在一起。1940年7月日本正式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一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半年内,日本就占领东南亚各地,取代了美、英等欧美殖民地宗主国,将其纳入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1942年,中途岛海战,日本损失惨重,被迫调整侵略构想,试图以帮助菲、缅独立诱使其对“大东亚共荣圈”建设给予配合。到1943年时,日本召集被侵占地区傀儡政权“首脑”开会,开始极力避免使用“大东亚共荣圈”这一词汇,企图以此来确保东南亚各地的民心与合作。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其苦心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轰然崩塌。

        ——摘自《日本“大东亚共荣圈”与“南方共荣圈”的幻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大东亚共荣圈”侵略步骤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指出日本“大东亚共荣圈”幻灭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到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局部战争阶段的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了逐步推进、各个击破的蚕食战略,而那些有能力遏制侵略的国家在自己尚未面临直接入侵的威胁时,并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他们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来诱导侵略者转移进攻方向,实现民族利己主义的自保目……由于当时缺乏整体性的反侵略机制,被侵略各国没有形成统一战线,他们不得不在孤立状态下承受侵略者的打击和占领,付出了沉重的代……法西斯国家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普遍性威胁”已成为众所公认的事实。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的整体利益凸显出来并得以推动各国政府寻求联合抗敌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原来分散的反侵略斗争由此汇聚为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人类的共同体意识得到了一次超越民族主义的提升。联盟的机制和效应已经展现出高于民族主义的人类正义理念,正是这些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普遍性理念,使原本的民族国家间战争升华为捍卫各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世界性反侵略战争。

——摘编自余伟民《反法西斯联盟与人类整体利益一再论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为“实现民族利己主义的自保目标”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人类的共同体意识得到了一次超越民族主义的提升”的影响。
10 . 二战期间重要文献
内容出处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1941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协助从纳粹德国统治下获得解放的各国人民,以及欧洲的前轴心附庸国人民,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
……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
1945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

——编者据网上资源整理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以上三个文件颁布的重要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分析以上三个文件的重大影响。
2021-05-1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