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即“命令美国的空海部队给予朝鲜政府(指韩国政府)部队以掩护及支持”,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美国认为如果不把日本作为美国的后勤基地,在朝鲜半岛以美国为中心的联合国军就难以维持,并要求日本政府派遣扫雷舰队到朝鲜的元山等海域参加扫雷作业,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10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附近。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从195010月到19517月,交战双方进行了五次大的战役,美国试图继续向朝鲜增兵,但已力不从心。杜鲁门回忆说“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19516月,美军建议停战和谈。谈判开始时,美方盛气凌人,在连续发动的军事进攻遭到强力回击之后,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19537月,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摘编自高嵩峰、王小雪《抗美援朝战争始末及历史评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迅速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对中国的影响。
2022-02-15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也纳体系始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召开,终于1914年一战的爆发,期间维持了“百年和平”。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国主宰的欧洲领土体系,以补偿原则实现;二是欧洲“正统”王朝即封建王朝的政治统治体系,以正统主义原则实现。“19世纪的人们把他们所处的时代看成是一个骚乱动荡的时代;但是在国际事务方面,它却出奇地稳定,不但同20世纪的混乱相比是如此,就是同在它之前的若干世纪相比也是如此。”

——摘编自费艳红《从“均势”结构初探维也纳体系》

材料二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正式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制定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自然具有先天的缺陷。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及压迫的现状没有改变,列强与殖民地人民间的矛盾反而与日俱增。此后的分赃不均又加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自身的弊端是其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此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十月革命使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各地区解放运动不断兴起,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不对等的发展等都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解体的原因。

——摘编自孙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似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很快介入这场战争。安理会通过了关于朝鲜战争的3项决议,宣布朝鲜的武装进攻是对和平的破坏,要求它立即停止敌对行动,这三个决议是联合国此后通过的关于朝鲜战争决议的基础。77日,安理会又以7票赞成、3票弃权(埃、印、南)通过了由英、法代表提出的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决议“请求美国指派此项部队之司令”,“授权联合司令部斟酌情形于对朝鲜军队作战时将联合国旗帜与各参战国旗帜同时使用”。78日,杜鲁门任命迈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至此,联合国组织多国联合部队抗击朝鲜进攻的法律程序完成。

——摘编自贾东荣《论联合国干涉朝鲜战争的合法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说明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在朝鲜战争爆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分析评价联合国在朝鲜战争的爆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12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1942年初,日本攻占马来西亚后,开始攻打缅甸,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3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府仰光,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日军在占领仰光后,分兵三路北进,右翼英缅军一师放弃马格威北撤,改守仁安羌,日军以七千之众迅速包围英缅军一师。英缅军总司令急电中国远征军,请求支援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419日,新38师以1121人的兵力,击败七倍于我国的日军,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轰动了中、英、美三国,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得到西方社会的赞誉。

——摘编自张家德《中国抗日远征史》


(1)根据材料概括仁安羌战役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仁安羌战役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为维持战争所需,法国和英国政府都组织输入了中国工人,他们被称为“一战华工”。约14万名华工被招募至西线战场工作。19178月中国向德国宣战后,在法华工开始在前线,挖掘尸体以便于日后把他们埋入军人公墓;他们还向前线运送弹药。甚至有些人就留在了法国兵和英国兵的战壕中修缮掩体,维护机枪阵地。1918年期间,华工们负责挖掘英国士兵的战壕,掩埋尸体,建造飞机场。战争结束时,约有300名华工献出了生命。当时法国社会党人马里尤斯穆泰注意到:“华工的这种参与是非常珍贵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人,在我们的工厂中工作,使得我们可以在军队中雇佣同样数量的法国工人。”此后中国得以列席巴黎和会及在华盛顿会议上收回部分利权,某种意义上不能不承认,是因为华工参战。

——摘编自多米尼克马亚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的中国劳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华工在西线战场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华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废弃势力范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借地;六、归还租界;七、关税自由权。

废除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二十一条件》。

——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提交议案中的若干要求

材料二 第一百五十七条胶州领土内之德国国有动产及不动产、并关于该领土德国因直接或间接负担费用,实施工程或改良而得以要求之一切权利,均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各项负担概行免除。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摘录)


请回答
(1)依据了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提交议案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
2021-08-3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一

2020年9月17日,定远舰铁甲起吊出水。定远舰1885年入编北洋海军,在威海卫保卫战中遭受重创后为免资敌主动自爆。


文物二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战士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在断水断粮14天的情况下,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战至最后全连仅存6人,阵地屹立不失,这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始终飘扬在高地主峰。


任选其中一件文物,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围绕与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192174日下午,顾维钧拜访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寇松告诉顾维钧,有关太平洋问题的国际会议正在筹划之中,英国已要求美国邀请中国与会,并询问中国政府是否愿意参加,如果愿意将提出什么问题,又有何期望。顾维钧表示中国政府肯定会很乐意接受这一邀请,并将向会议提出修改关税和收回租界租借地等要求。他还主动提出山东问题,询问是否会包括在会议议题中。寇松答道,山东问题主要是中日间的问题,但可在即将召开的会上进行讨论。顾维钧不失时机地提出,希望英国摆脱英日同盟的束缚,成为远东公正的仲裁者,向英国表达了中国不赞成英日续盟的态度。会谈结束后,顾维钧马上向北京外交部作了汇报,并谈了自己的看法:英日续盟于我不利,今英既提议与美、日等国先开太平洋会议,并邀我加入,征我同意,探我愿望,将来会议结果或能商得范围较广之协定,予我图强之机会亦未可知。是此次会议于我国前途关系重大。他希望北京政府及早筹备并给予指示。

——摘自金光耀(顾维钩与华盛顿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会议前在远东地区列强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应如何评价顾维钧的外交行动?
2021-05-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1届高三一轮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材料 在整个晚清阶段,中国一直是以战败国的身份,被先行的西方民族国家强行纳入国际条约体系。但迈入民国阶段,中国的战争处境终于有了结构性的改变:在民国的早期阶段,尽管中国仍然处于国内战争状态,南北对峙问题尚未露出解决的曙光;但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有了改变的契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中国加入协约国的阵营,因此战后得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到战后订约与修约的队伍中。尽管列强对中国的尊重程度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试图将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其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倒手,但其所激起的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却是空前的。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利益分配促进了中国的民族国家觉醒,成为国际俱乐部的一员,并因为五四运动而将现代国家建构最为重要的观念动力——民主与科学,成功带入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中国第一次真正以战胜国的主导身份加入了国际联盟,也就是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并且以中国所取得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成功确立起中国在民族国家的国际条约体系中的自主地位。

——摘编自任剑涛《催熟民族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中国国家建构发挥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中国国家认知的变化。
2021-05-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前线战斗减员剧烈,后方劳动力匮乏,于是煽动中国参战,以便征用中国劳工。北洋政府权衡利弊得失后,与协约国议定,中国采取“以工代兵”的方式参战。根据和英法等国签订的协议,中国北洋政府允许英法俄在华招募劳工,先后30万华工远涉重洋,浴血欧陆。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也能成为优秀的士兵,在炮火下仍然表现良好。他们可以忍受一切艰难困苦,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一战后,大量华工留在俄国,几万人参加了工人赤卫队和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 内战结束后,旅居俄国的华工大部分和当地人通婚,融入了当地社会。 而归国的华工则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火种、桥梁和纽带,为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杨凯《一战赴协约国华工始末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赴欧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工赴欧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