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分裂危险主要来自)斯大林与托洛茨基这样的中央委员。在我看来,分裂的危险,一大半是由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现时中央两位卓越领袖的这两种品质无意中造成分裂,假如我们党不采取措施防止,那分裂是会突然来临的。”“(托洛茨基)具有卓越的才能,也许他还是现在中央中最能干的人,但是他过于自负,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对其历史上的‘非布尔什维主义’)少归罪于个人。”

材料二“斯大林同志当总书记,掌握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这个人在各个方面同斯大林一样,但是有一点强过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顺,更与蔼,更关心同志,更少任性等等。”“(上述措施可使)中央委员会里出于纯粹个人情况与偶然情况的影响就会减少,因而分裂的危险也会减少。”

——列宁的遗著《给代表大会的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列宁针对的问题及其主张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列宁对斯大林问题的建议与材料一中主张有何一致性及其实质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述列宁以上观点。

2018-03-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五单元 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作者赞赏华盛顿的原因应该不包括
A.“不设王侯之号”
B.“君民共治天下”
C.“公器付之公论”
D.“不循世及之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以下有关下图所示人物的评述,错误的是
A.他在多学科领域多有创见,是位博学大师
B.他创作的《理想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C.其名言“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广为知晓
D.在逻辑学方面,他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2018-02-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第2第二单元 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4 .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

(1)依据上述表格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

(2)与孔子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三个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

2018-02-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学者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中
A.秦朝治国以道家学说为理论基础
B.秦始皇仅在六国故地以外延续分封制
C.完全摧毁了皇族内部的世袭制
D.削弱了宗法制,推翻了分封制的传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恩格斯

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以及因采用新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如炼钢工业等,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巨额投资,因而其企业的规模都是很大的。垄断组织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发展的程度较高,绝非偶然现象。垄断组织是在竞争中形成的。由于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导致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的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恩格斯指出:为了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他们中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陷于瓦解。正因为如此,它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的社会化……”可见,在恩格斯看来,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都是为了“调节生产”而建立的一种经济联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完成:

(1)股份公司通过           筹集资本。

(2)垄断组织是通过兼并或联合建立起来的,兼并或联合的核心是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说明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背景,评述垄断组织产生的过程、实质和作用。要求:回答成文,限18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华盛顿拿破仑异同论》一书中写道:“华盛顿和波拿巴都出自民主的怀抱,前者缓慢地行为,仿佛他感觉到自己肩负着未来的自由,生怕危害了它……后者在一块古老的土地上大张旗鼓地打仗……他急忙修筑他的纪念物,制定他的法律,夺取他的胜利。”下列对于华盛顿与拿破仑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B.都是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捍卫者
C.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D.都为近代法制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中子工通,隋代大儒,生于由南入北的儒学世家。他从小聪慧,又好学上进,受其父兄教诲,学识大长,十五岁即考上秀才,十八岁时,负岌求学,二十岁西游长安,拜见隋文帝,献《太平十二策》,文帝悦而不用。遂“设教河汾,教授生徒,乃续诗书,下礼乐,修元经,赞易道”,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王绩在《游北山赋》自注中说:“此溪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唐初重臣房玄龄、魏征、李靖、杜如晦等人也与王通相识或有过交往。

王通著有《礼论》25篇,《续诗》360篇,《元经》31篇,《易赞》71篇。《中说》之作是他在授徒讲学期间师徒对问之作,以后由其他门人记录保存下来的。王通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之间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各取适合时代需求的内容加以统一;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主张,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因时而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王通还主张将“道”与“欲”对立起来,提出知命、穷理、尽性的道德修养方法。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

——摘编自张俊梅《论隋代大儒王通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韩宏韬《王霸之间:论王通的功业史观》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通的主要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义净(635—713),七岁入土窟寺修习佛教内典。贞观二十二年(648)正式出家为僧,先后来到佛教中心洛阳、长安,修习佛经。此时,佛教各派纷争,观点歧异,典籍记载与解释亦互不统一。高宗成亨二年(671)义净从广州出发搭乘商船远赴印度取经求法。在印度十几年间,义净向当地名僧学习经典,研究瑜伽、中观、因明、俱舍论等学,并进行佛教经典的翻译,同时考察印度佛教教规和社会习俗。大约在垂拱元年(685)义净乘船离开印度东归。归国途中,义净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书中记述了许多有关印度和南海各地的资料。武周证圣元年(695)义净回国,并带回近四百部合五十万颂佛经、金刚座真容一铺和舍利三百粒。武则天对义净的归来十分重视,亲自率众人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诏命义净住在洛阳佛授寺。此后,义净先后在洛阳、长安的寺院翻译佛经。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义净圆寂,享年七十九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净取经求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义净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华盛顿会议实际是美国在将近10月底建议召开的……我很高兴收到了中国外交总长颜惠庆的私人电报,是由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博士签署的,他是外长和我的挚友。电文说颜博士想委派我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国全权代表,问我是否愿意担任。第二全权代表的职务由施肇基先生担任,因为他是当时驻华盛顿公使。我立即明白了这次电询的目的,因为我想到了我们在巴黎的尴尬处境。我毫不迟疑地回电,表明若需要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拟议的会议,我将乐于从命。颜博士大可不必为席位的主次担心,我指出施肇基博士不但是驻华盛顿公使,他从事外交事业的资历也比我老。结果外交部正式来电邀请我做中国代表团成员。总统的命令系在会议召开后公布,任命施肇基博士为首席代表,我名列第二,王宠惠博士位居第三。这项使命对中国至关紧要,虽然我对于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以及在北京的讨论几乎一无所知,能奉命承担这一使命,还是很高兴的

——《顾维钧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顾维钧乐意代表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作为外交家的顾维钧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